【甘快看】新春走基層|會寧紅軍村:紅色圣地紅紅火火賀新春

會師鎮南什紅軍村舞龍舞獅耍社火,熱熱鬧鬧過新年。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劉偉尤婷婷彭雯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昱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年二十九,會寧縣城往南不遠的會師鎮南什紅軍村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

村里紅色文化大觀園的戲臺上,一場紅色文藝演出正在精彩上演,臺上節目精彩紛呈,臺下觀眾掌聲雷動,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與濃郁的紅火年味交相輝映。

紅色文藝演出在紅軍村的紅色文化大觀園上演。

“我們團根據會寧本地的紅色故事專門編排了一臺紅色文藝節目,有歌舞、獨唱、朗誦、情景劇等,過年期間為村民群眾獻上一臺紅色文化盛宴。”會寧縣紅色文化產業管理中心副主任、會師舊址紅色藝術團團長崔掌天說。

這場紅色文藝演出是會寧縣今年舉辦的“歡樂祥和過大年·鄉村振興譜華章”慶新春系列活動中的一項,旨在弘揚紅色文化,讓全縣人民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南什紅軍村是‘集結在紅色驛站、參觀在會師園、瞻仰在大墩梁和慢牛坡、教育在干部學院和紅軍小學、體驗在紅軍村’的會寧全域紅色旅游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會寧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說。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南什村是紅軍會寧會師期間的第一個水源地,也是會寧縣第一個駐扎紅軍的村子。縱穿南什村的民國古道(今國道247線)是當時通往縣城唯一的交通運輸線、軍需保障線和截獲的戰略物資運輸線,是保障會寧順利會師的重要通道。

紅軍村一景。

近年來,會寧縣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大力傳承紅色基因,以紅色休閑旅游為方向,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以鄉村田園社區建設為亮點,在南什村一帶實施紅軍村文旅融合鄉村振興項目,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村級組織帶領村民全員參與的運營模式,南什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資源入股,實現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租金變股金。

如今,南什紅軍村村容整潔、特色鮮明、宜居宜業,塌崖、河溝、鹽堿灘成功變身創意文化谷、農旅融合景區、農民創業就業平臺,村景一體舊貌煥新顏,引來了游客與項目,也引來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會寧縣文聯書法協會成員在紅軍村舉辦送春聯活動。

“村里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孵化創業、村集體分紅四種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南什紅軍村黨總支書兼村主任王小平告訴記者,紅軍村還可吸納1500人就業,幫助解決縣域內勞動力就近就業創業,同時打造門前有樹、村邊有河、院中有花的養生宜居生態生活空間,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

紅色文藝演出剛結束,秦腔折子戲又輪番上演,秦韻悠長,聽得人如癡如醉。

“春節期間,我們村還有燈展、社火展演、會寧皮影戲展演、國家級非遺項目《會寧剪紙》傳承展示、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王小平說。

紅軍村的社火表演。

村民廣場上,舞龍舞獅耍社火讓人目不暇接;道路一側的年貨大集上,小雜糧、胡麻油等商品琳瑯滿目;慕名來到紅軍村看大戲、品年味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村里一派熱鬧景象。

“村里集特色農業與文旅產業為一體搞發展促振興,短短幾年時間變化很大,我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相信只要繼續堅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我們的日子就一定會越過越紅火。”紅軍村村民楊映華滿懷憧憬地說。

紅軍村社火表演紅紅火火賀新春。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