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肅靈臺:“頭雁”領飛牛產業 村民過上“牛日子”

央廣網蘭州1月3日消息(記者李紅軍通訊員景潔郭永超)冬日的暖陽下,甘肅省靈臺縣百里鎮冢子山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存堂正忙著清掃牛棚、給牛喂草料。一頭頭體格健碩的平涼紅牛悠閑地咀嚼著草料,幾頭出生不久的小牛犢圍著母牛跑來跑去……“哞哞”聲此起彼伏,為冬日靜謐的山塬增添了無限活力與勃勃生機。

李存堂給牛添加飼料(央廣網發景潔攝)


(資料圖)

“這是2021年進欄的基礎母牛,這是2022年5月份產下的牛犢……”算著自己的“養牛賬”,李存堂笑得合不攏嘴。由于他對人十分和善,周圍鄰里的大小“牛”事都喜歡“麻煩”他。

“63歲再創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幫助了我。”說起牛場的創辦歷程,李存堂感慨頗深。2018年,李存堂從干了30年的村支書崗位上退了下來,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和年輕時的軍旅生涯,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在產業扶貧政策的號召下,他拿出自己多年積攢的20多萬元,通過銀行貸款和國家補助共投資280萬元建成雙面式暖棚牛舍2棟1430平方米,單面式隔離牛舍5間55平方米,青貯窖5座2000立方米,配套消毒室、飼草料房等基礎設施。

“最開始的兩年確實比較艱難,一度萌生了放棄的念頭。多虧鎮上領導出謀劃策、積極協調,引進了‘平涼紅牛’優質品種,才實現了扭虧為盈,有了今天的好局面。”李存堂說,在2020年8月,由于經驗不足、品種選育不優,加之市場不景氣,牛場僅剩17頭牛。經鎮村多方協調對養殖場進行了盤活利用,又引進了“平涼紅牛”35頭,同時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多年來,李存堂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無論是品種引進,還是病害防治全都是他親力親為。

李存堂飼養的平涼紅牛(央廣網發郭永超攝)

2021年3月,李存堂被列入靈臺縣鄉村振興“頭雁計劃”培養對象,靈臺縣委組織部協調確定該縣畜牧獸醫中心1名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一對一”培養扶持。2022年初,李存堂又被列入靈臺縣鄉村振興“領頭雁”人選,他所經營的家庭農場也被確定為“平涼紅牛”特色種質養殖示范點。

這些年,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推廣和服務提升,李存堂的動力更足了。2022年3月份,他將8萬元收益全部用于擴大產業規模,引進“平涼紅牛”12頭,承包土地120畝專門用于飼草種植。截至目前,他的農場牛存欄84頭、出欄23頭,實現收益11.2萬元。

李存堂積極探索養牛致富路,他的牛場也為當地群眾務工提供了出路,以前靠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村民都愿意到他的養牛場里工作,李存堂也毫不吝嗇自己的養牛技術,耐心地對他人進行技術指導,為村民提供優質牛苗,很多村民因為養牛有了固定的收入,依靠牛產業發起了“牛”財。

李存堂的牛棚(央廣網發景潔攝)

在以李存堂為代表的一大批“領頭雁”帶領下,牛產業已成為靈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加入到養牛行列中,依靠養牛過上了“牛日子”。

2022年以來,靈臺縣又制定出臺了“牛九條”扶持措施,深入實施“萬千百十”養牛計劃,發展千頭養牛重點村6個,新建、改造養牛場區21處,培育百頭以上新型經營主體13個,新增十頭以上養牛大戶159戶。完成肉牛凍配1.81萬頭,新增平涼紅牛5180頭,選育平涼紅牛育種群500頭。

截至目前,靈臺縣牛飼養量、存欄量、出欄量分別達到13.57萬頭、7.94萬頭、5.63萬頭,產值達到10.18億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