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關注:讓“滿天星”聚成“一團火”——省總工會多措并舉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

——省總工會多措并舉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石丹丹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省總工會持續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全省各級工會組織深入開展集中入會行動,推動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為重點的新就業形態群體建會入會工作取得突破。

截至目前,全省各級工會實際摸底掌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業人員16.21萬人,發展會員14.46萬名,最大限度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到工會中來,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更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滿天星”聚成“一團火”。

調研為先,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建會入會,摸底先行。為進一步解決我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底數不清不準問題,省總工會積極與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郵政管理局等相關政府部門聯系溝通,加強調查摸底、協作配合,進一步掌握我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業人數,平臺企業及分支機構、關聯企業的數量、分布等情況,為建會入會工作提供精準依據。

“各地工會根據省總工會掌握的數據,通過與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對接、實地調查等方式,充分發動基層工會力量,逐步摸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底數,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業人數工作臺賬,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推進建會入會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省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徐愛龍介紹。

蘭州市、酒泉市總工會依托鄉鎮(街道),廣泛動員村民小組和社區網格員,對轄區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普查,實名登記從業人員信息,建立工作臺賬,切實摸清了新就業形態群體底數。同時,為了獲得翔實數據和第一手資料,省總工會在全省組織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狀況調查,并與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和權益保障線上問卷調查,為精準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和權益保障提供了依據。

此外,省總工會連續兩年組織工會機關干部分赴鄉鎮工會、經濟開發區工會、物流園區等蹲點單位開展蹲點工作,聚焦思想政治引領、工會建設等重點工作,深入一線了解和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系統了解掌握基層工會難點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

分類施策,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

14萬余人入會,是省總工會不斷探索創新的結果。

“我們按照‘哪里有職工,工會組織就建到哪里,工會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則,主動將基層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工作重心向新就業形態、平臺經濟領域傾斜,推動工會工作與時俱進、應勢而為。”徐愛龍說。

省總工會強化制度設計,先后制定印發《關于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的實施方案》《關于深入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別是貨車司機入會工作的通知》,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貨車司機群體建會入會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推進全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進一步明確政策、舉措、路徑、方法,指導各級工會組織破解難題和瓶頸,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

——緊盯平臺企業,實施“重點建”。省總工會有針對性地對平臺企業工會建設情況進行摸底,建立工作臺賬和工作清單,開展集中攻堅。張掖市總工會針對重點群體不同職業特點、分布及所處行業、產業現狀,探索推行“一企一策”“一行一策”,在職工基數大且相對集中的物流園區、貨運公司等單位,采取單獨建會方式,建立貨車司機、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積極吸納會員。

——聚焦行業工會,實施“行業建”。省總工會劃撥535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推動建立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主的單個行業或覆蓋多個行業的工會聯合會100多個。針對貨車司機高流動性的特點,探索建立了覆蓋貨車司機的工會組織,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和司機之家建立工會組織,對流動會員按照“一地入會、多地服務”的原則進行管理服務。

——做實“小三級”工會,實施“兜底建”。全省補充200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加大資金和項目支持,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基層工會下沉,有力保障鄉鎮街道、社區(村)、企業工會建設和運轉,發揮吸納會員兜底作用。全省各地工會積極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積極探索推行網上入會、集中入會儀式、職工溝通會等多種便捷入會方式,進一步織密工會組織網,方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找到工會、加入工會。

辦好實事,以真誠服務溫暖人心

從飲水設備到桌椅、微波爐,從報刊、書籍到電視、空調,從急救藥箱到充電充氣工具……位于高速公路定西服務區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配備了一系列暖心設施設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構筑了“溫馨港灣”。

“作為絲綢之路黃金通道的甘肅,東西長1600多公里,每天約有10多萬名司乘人員奔波在路上,高流動性的特點需要全過程、全路程的服務,我們必須把工會組織和陣地建到貨運鏈上,為他們加入工會、享受工會服務提供便利。”徐愛龍表示。

今年初,省總工會實施省委省政府2022年為民實事項目,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生活聚集區、高速公路服務區,通過共建、聯建、自建等方式,建成100個經濟實用、服務便捷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服務。此外,省總工會連續兩年開展規范化貨車司機之家和快遞員之家建設工作,指導全省因地制宜建設貨車司機之家、快遞員之家、戶外勞動者驛站1142個,初步構建了遍布全省的服務網絡。

為進一步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幸福指數,省總工會為全省10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贈送了1200萬元的互助保險。截至目前,已為3655人支付互助金604.19萬元,為4924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同時,各級工會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特點,通過在線平臺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家政服務員等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勞動者會員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參與線上培訓2536人,進一步增強了工會組織吸引力,提高了入會積極性。全省工會還結合“下基層察實情解難題促發展”蹲點,將工作重點放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和服務職工群眾上,切實為基層工會和一線職工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與問題。

“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和維權服務工作,是各級工會組織的職責所在。我們將繼續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拓寬思路,精準發力,用心用情做好工會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團結在黨的周圍,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徐愛龍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