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強同位旋混雜現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據蘭州日報報道 記者于15日從省科協獲悉,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及其合作者依托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大科學裝置開展了質子滴線核磷-26衰變性質的高精度測量,發現了β衰變中最強同位旋混雜現象,該發現直接挑戰了人們對于原子核相互作用力的理解。該研究成果于12月8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1932年,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同位旋概念,把質子和中子看作同一種粒子的兩種狀態。在同位旋嚴格對稱的情況下,β衰變中費米躍遷僅布居至同位旋相似態。然而,同位旋對稱性破缺會導致費米躍遷強度劈裂,不僅布居到同位旋相似態,也會布居到同位旋相似態附近的激發態。此前,實驗上僅發現幾例這種同位旋混雜的現象,同位旋混雜矩陣元均小于50keV,理論上也基本能解釋這些現象。

近代物理所核物理中心研究人員基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放射性束流線(HIRFL-RIBLL1)開展了奇特原子核磷-26的β延遲雙質子發射的關聯測量,首次發現硅-26同位旋相似態附近的兩個高激發態11912keV和13380keV。

基于高精度的實驗數據,研究人員得到硅-26同位旋相似態13055keV與高激發態13380keV的同位旋混雜矩陣元為130keV,是目前實驗上發現的β衰變中最強同位旋混雜現象,其背后的物理成因可能是弱束縛或者大形變效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華靜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