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短訊!【隴上齊心 戰疫必勝】你關心的這些“疫”事 答案在這里

【專題】隴上齊心 戰疫必勝

方艙內的感染者已經轉陰了會再次感染嗎?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結果到底以哪個為準?“陽”了為什么不能居家隔離……你關心的這些“疫”事,記者通過咨詢有關部門或查閱權威材料,整理了一份完整答案。

問: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多久?


(資料圖)

答:潛伏期通常在2至4天,最長可達8天,短的1天甚至1天不到。

問:方艙內會發生交叉感染或再次感染嗎?

答:在方艙內不會發生交叉感染或再次感染。流調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顯著降低再感染的風險,保護效果至少持續6-12月。文獻報道顯示,患者再次感染新冠最短間隔了45天,通常是3個月后,且感染的大多是不同的變異株。方艙收治的感染者感染的病毒毒株大致相同,早期進入方艙的感染者已產生抗體,因此,對同一種病毒毒株而言,短時間內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問:為什么說核酸檢測是“金標準”?

答: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通常使用熒光PCR擴增技術,這個技術經典可靠,獲得過諾貝爾獎。國家批準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靈敏度可達100copies/mL,室內精密度不小于5%,特異性在方法學上可達百分之百。所以,在方法學上面,核酸檢測沒有假陽性,它是診斷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標準”。

問:方艙醫院的出艙標準是什么?

答: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且兩次采樣時間間隔24小時以上,同時體溫下降并維持正常3天以上,癥狀明顯改善或減輕,結合醫生綜合判斷后符合出艙標準的就可以出艙。

問:為何核酸檢測也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

答:不合理的樣本采集、轉運及處理,樣本中病毒滴度過低,待測靶序列的變異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序列改變等情況,都可能導致出現所謂的“假陰性”;樣本采集、檢測過程中會發生氣溶膠等情況導致的污染,可能讓檢測出現“假陽性”。

問: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以哪個為準?

答: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實驗室診斷的“金標準”,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要以核酸檢測為準,而不是抗原檢測。抗原檢測比核酸檢測的特異度、靈敏性低,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它只是核酸檢測的一個補充手段。

問:初篩陽性還需要復核嗎?

答:發現混管初篩陽性后,采樣人員會對所有混檢人員進行單采單檢。復核結果若為陰性,根據現場情況及風險研判,會立即解除隔離或24小時后再次復核;復核結果若為陽性,要立即管控并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或方艙醫院。

問:高風險區如何劃定的?

答:原則上以檢出陽性感染者所在的樓棟或單元為單位。疾控人員會進行現場流調,判斷其有無社區傳播風險。沒有傳播風險,做好消毒即可不會劃為高風險區;如果有社區傳播甚至更廣泛社區傳播的風險,就會適度擴大高風險區的劃定范圍。

問:“陽”了可以居家隔離嗎?

答:不能居家隔離。感染者居家很難做到嚴格意義上的隔離,容易造成疫情傳播或擴散。將感染者及密接者轉運到集中隔離場所,是為了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此外,新冠肺炎作為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管理,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病人和病源攜帶者應該給予隔離治療。

問:為什么要對無癥狀感染者進行管理?

答:無癥狀感染者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感染了但處于潛伏期,還未發展到有癥狀時期;第二種是感染了但全程無癥狀;第三種是雖然有癥狀,但癥狀輕微或存在時間很短,病人還未察覺就已經過去了。無癥狀感染者都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不管他們而感染了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可能重癥化甚至危重癥化,還會造成醫療擠兌。

問:確診病例如何分類轉運?

答: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人轉運至定點醫院接受集中隔離治療;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轉運至方艙;密接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

問:遇到危急重癥需外出就醫怎么辦?

答:首先可撥打“120”,由指揮調度中心調派120車輛救治轉運;其次可撥打社區電話,由社區聯系“120”車輛或安排專車送醫;車輛無法保障時,可以自駕、租車、網約車等方式“兩點一線”前往就診。就診完畢,主動聯系社區派車閉環接回,車輛無法保障時也可自駕或租車“兩點一線”返回并向社區報備。

問:現在到醫院就診需要什么證明?

答:急危重癥患者到院就診有綠色通道,有無核酸證明都會先行救治;市民到普通門診就診帶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需住院的市民帶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辦理相關手續。有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或有涉疫地區旅居史的市民,直接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歐陽海杰整理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