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宋喜群王冰雅光明日報通訊員孔子俊
這幾天,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馬敏敏和她的學生們沉浸在實驗室里,把一粒粒水稻種子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試圖搞清楚“它們來源于哪里,主要用來干什么”。這些水稻種子,是來自南佐遺址的碳化水稻種子。
在甘肅省張掖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騎行愛好者在湖畔綠道上樂享生態美景。楊永偉攝/光明圖片
南佐遺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南佐行政村,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是黃河流域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
2021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開展考古工作,馬敏敏團隊承擔其中的植物考古工作。
在考古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幾十萬粒出現在祭祀區的水稻種子,這是首次在西北地區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水稻種子。“關于這批種子的分析研究,也許將為黃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古老歷史填補重要底色。”馬敏敏說。
時間回到14年前。2008年,正在本科階段學習地理學的馬敏敏對環境考古這個有趣而神秘的專業產生了興趣。在她看來,環境考古作為一個新興的、典型的交叉學科專業,能夠利用多種科學技術“翻譯”同一片土地上數千年來的環境面貌、社會變化、人類生活。“我們把自然環境作為人的生存背景,不同地區的資源種類、數量和利用方式的差異,可能會導致社會性質、社會結構以及人類生產方式的不同,以此來窺見社會變遷。”
在十余年的專業研究中,馬敏敏深刻感受到,技術更迭不斷推動著環境考古這一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當年她幻想是否能有技術做到“一把土就分析出所有信息”,如今,“環境DNA技術”的發展正在實現她學生時期的愿望。“每個人一點一滴的積累,都會為歷史的還原和再現提供一條小線索,最后就能產生一個重大的理論躍遷。”
馬敏敏說,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將加快科研攻關的步伐,用豐碩的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實時:【中央媒體看甘肅】環境考古助溯源2022-10-13
- 天天視點!【喜迎二十大 青年有力量】“洛克之路”上的平凡英雄2022-10-13
- 第七屆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圣元拿下質量管控卓越獎2022-10-13
- 環球快資訊丨宣城市宣州區多舉措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2022-10-13
- 裝企的利潤上不去,只因為頭上有一個“天花板”! 2022-10-13
- 恒易貸:元宇宙概念加持 虛擬人加速商業化 2022-10-13
- 問道檳榔:軟硬兼施,聚力打造高品質檳榔2022-10-13
- 500強CMO都在關注的書原來長這樣2022-10-13
- 天天觀速訊丨中國選手馬振昭獲柔道世錦賽女子78公斤級亞軍2022-10-13
- 全球最資訊丨三國圍棋擂臺賽范廷鈺贏得兩連勝2022-10-13
- 簡訊:舉重亞錦賽:向術林摘得三銀2022-10-13
- 當前觀察:女子網球協會巡回賽圣迭戈站:鄭欽文進入第二輪2022-10-13
- 今日熱議:U17女足世界杯:中國隊力克墨西哥隊取得“開門紅”2022-10-13
- 每日時訊!聚焦黨的二十大|我區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啟程赴京2022-10-13
- 如何快速分娩?趕快選擇美好蘊育分娩能量包!2022-10-13
- 孕期便秘問題怎么解決?這款小綠條能處!2022-10-13
- 微速訊:蘇州擬定向回購1萬套房源2022-10-13
- 每日頭條!房地產板塊持續走低 金地集團跌超7%2022-10-13
- 全球微資訊!港股房地產及物業管理板塊走低 旭輝永升服務跌超11%2022-10-13
- 焦點消息!央行PSL時隔兩年半重啟,機構稱投向或用于“保交樓”2022-10-13
- 即時焦點:上海靜安國資擬轉讓北萬置業70%股權,新競得靜安120億元地塊2022-10-13
- 今熱點:堅定不移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10-13
- 提升金融防騙意識,長生人壽維護消費者權益2022-10-13
- 【天天新視野】贛縣區主題演講比賽收集“金點子”2022-10-13
- 全球快播:寧都“碼上巡察”讓問題反映一鍵直達2022-10-13
- 資訊推薦:《甘肅省“四好農村路”檢查考評辦法》出臺2022-10-13
- 快播:湖南張家界:“峰林田園”秋收忙2022-10-13
- 環球新資訊:總計862套住宅,寶安璟薈名庭66-84平2-3房戶型圖曝光2022-10-13
- 世界新消息丨江西師范大學主要負責人調整2022-10-13
- 今日熱聞!深圳研究住建領域進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招標公告發布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