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報】【2022為民實事系列報道】甘肅省人社廳高質量推進“開展40萬人次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靠實落地

2022年,省人社廳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按照“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工作要求,全省各級人社部門站在穩就業、保就業的高度,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細化工作流程,突出問題導向,充分發揮資金效能,高質量推進“開展40萬人次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為民實事項目靠實落地。截至8月底,全省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7.24萬人次,完成省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0萬人次的93.1%,支出培訓補貼資金3.1億元。

白銀市養老護理員高技能人才專項培訓班開班典禮

堅持需求導向


(資料圖片)

根據教育、民政等12個行業部門和各市州縣區征集的培訓需求,緊盯市場急需崗位和勞動者緊缺技能,引導勞動者按需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大力推行“崗位+勞務機構+培訓”模式,廣泛開展訂單式、嵌入式、項目制培訓。主動聯系對接大中型工程項目、企業和工業園區,廣泛征集本地及東部協作省市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勞務輸入大省用工需求,向有培訓意愿的各類勞動者提供培訓輸轉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聯系服務企業機制作用,緊盯產業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主動送服務、送培訓、送政策上門,支持鼓勵企業結合生產經營實際靈活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為企業發展壯大培養技術精湛的實用人才。依托全省備案的77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面向參加培訓勞動力開展鑒定評價服務,加快技能人才“人人持證”進程。

2022年,天水市武山縣積極爭取到省市勞務品牌“嵌入式”培訓項目3500人共400萬元。立足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省內外勞務市場需求和企業用工情況,按照“因人施訓、因崗定訓”原則,重點以缺乏技能勞動力、脫貧勞動力、邊緣易致貧勞動力、農村低收入勞動力和2021年外出務工但2022年未外出務工人員為主,量身定制技能培訓“菜單”,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包裝工、電工、電焊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砌筑工、汽車維修工、鏟運機操作工、叉車司機、汽車駕駛員等勞務品牌“嵌入式”培訓,對考核合格的頒發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簽訂勞務輸轉就業協議。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勞務品牌“嵌入式”培訓2500人,并全部輸轉就業,月工資在5500元以上,實現了培訓輸轉就業精準無縫隙對接。

在白銀市養老護理實訓基地,經過專業化教學和標準化培訓的高質量養老護理員,充實到養老護理隊伍,極大地提升了養老護理水平和質量。目前白銀市各縣區已建成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5家,評選市級培訓基地3家,2022年累計培訓養老護理員135人。同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對接國內高水平養老培訓機構,輸送49名骨干人才到省外交流學習,已培養為高技能人才和培訓師資。

突出重點群體

針對年輕群體的就業壓力,大力開展青年技能培訓行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技能培訓、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等青年勞動預備制培訓,落實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按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有關工作要求,聚焦3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抓好技工院校對口幫扶工作,對有培訓意愿的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的勞動力應培盡培;加大對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同時持續開展跟蹤服務,要求市縣人社部門加強培訓后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服務,大力開展“131”培訓就業服務,為參訓人員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推薦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開展1次培訓項目,并對參加培訓勞動力就業地點、就業時間、工資收入等建立培訓后就業跟蹤臺賬并動態更新。

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鎮首屆“愛心理發員”職業技能大賽

營造品牌效應

大力培育東鄉手抓、臨夏磚雕等本土特色專項職業技能項目,著力打造“甘味”技能品牌,“蘭州拉面師”“岷州工匠”“靜寧果農”“東鄉手抓王”“臨夏磚雕工”“隴原妹”“慶陽香包繡女”等一批勞務品牌已在全國叫響;深入實施“愛心理發員”三年賦能行動,開展專項培訓提升愛心理發員技能水平,1-8月已培訓愛心理發員4092人次,鼓勵愛心理發員創業發展,最高給予15萬元創業帶動就業項目獎補;充分利用東部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優勢,創建“魯甘人力”勞務品牌和魯甘“工匠聯盟”技能培訓品牌,推動我省技工院校與沿海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創新開設“西部海員”訂單班,拓寬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實現產教融合、雙贏發展。

近年來,華亭市通過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給每個村配備了一名愛心理發員,專門為本村老年人、殘疾人、五保戶免費提供理發服務。興民村村民馮明芳聽聞后,積極報名,經過一周的業務培訓,具備了理發的技術。同時,村委會還專門騰出了一間房子,設立了愛心發屋,保障了服務陣地,還統一配備了鏡子,椅子,剪刀,推子等理發配套設備。她利用自己學到的一技之長,經常奔走在村里老年人、重病居民或是殘疾人家中,無償為他們理發。“愛心理發員這個工作,不僅讓我多了一份收入,還能讓我為像我父親一樣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我很樂意干這份工作。”

“愛心發屋”設立的服務宗旨是為本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對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免費上門服務,“愛心理發員”崗位的設置,圓了許多像馮明芳一樣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但又無法離鄉的貧困群眾的就業夢,使這部分就業困難的群眾成了“工薪族”,解決了他們的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問題,通過就近和上門服務,讓老年人、五保戶、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農村群眾“理發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鎮聚焦群眾多元化需求,積極探索“固定+流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健全完善“愛心發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愛心理發員主動切入服務,除固定3天集中理發外,并開啟上門流動服務模式,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開辟綠色通道,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家門口的貼心服務,進一步改善群眾精神面貌,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強化調研督導

省人社廳通過定期通報和調研督導等多種方式指導各地人社部門按期完成培訓任務,每季度人社工作包抓調研時,將“40萬人次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為民實事作為重點調研督導內容,每月向各市州下發《為民實事職業技能培訓有關進展情況的通報》,對培訓任務進展較慢、培訓后就業情況不好、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規范化程度不高的市州點名通報批評。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第三方評價,委托專業會計事務所對全省十四個市州及蘭州新區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全覆蓋專項核查并下發問題清單,要求各市州對指出問題深挖根源,舉一反三,抓好問題整改。針對省政府上半年對民生實事督查通報,第一時間下發《關于進一步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效高質量推進“40萬人次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為民實事項目的通知》,要求對督查通報問題全面排查,認真做好“提高政治站位、嚴把機構及班期審核管理、嚴格實施過程監管、規范建立工作臺賬、扎實開展后續服務、加強信息化監督管理、強化考核跟蹤問效”等方面的工作。

做好培訓資金保障及監管

多渠道、多方式保障培訓補貼資金,為民實事項目實施以來,省人社廳積極同人社部職建司聯系溝通,研究計提失業保險基金用于職業技能培訓措施辦法,對不符合計提條件的市州采取省級失業保險基金調劑補充失業保險基金的辦法,使其能夠滿足計提條件,同時協調省財政廳計劃提取省級專賬資金予以調劑使用,全力保障部分有資金缺口的市州完成培訓任務。大力推行“制度+科技”“人防+技防”的全方位監管手段,全面運用“職業培訓券”,實施補貼性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實現從報名、開班、培訓、證書發放、資金申請到補貼全過程網上管理,健全覆蓋培訓資金申領、審核、支付等全過程的監管體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