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聞】《今日聚焦》——做強特色產業 夯實致富基礎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夯實增收致富根基


(資料圖片)

聚力東西協作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是關鍵。我省各地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發展原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使特色種養業項目遍地開花,穩步鋪就鄉村振興之路,促進廣大群眾致富增收。

聽到會寧縣高原夏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工資的消息后,村民們吃過午飯便早早來到工廠里等待。

剛剛領完工資的村民曹蕊青告訴記者,以前單純靠種糧食為生,如今土地流轉了,沒想到一把年紀了,竟然還能在家門口掙錢。

記者王昭伊:近年來,會寧縣把農業產業化作為主攻方向,按照“園區引領、龍頭帶動,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思路,打造“智能用水節水”灌溉系統,充分利用“旱變水”“坡改梯”等現代農業技術,全力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實現由傳統農業大縣到現代農業強縣的嬗變。

在會寧縣劉家寨子鎮元淌村的高標準農田施工現場,農民群眾不僅參與項目建設,同時也是項目的受益者。田里通水?這是十年前是當地群眾不敢想像的事,如今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白銀市持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加快豬、牛、羊、果、薯、藥、蔬、黑毛驢、小雜糧、水產養殖、文冠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為關鍵,增強“產加銷消”的互聯互通性,形成多業態打造、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多模式推進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努力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金秋時節,兩當縣的烤煙采摘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綠茵茵的煙葉成片相連,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煙農忙碌的身影。碩大碧綠的煙葉隨風搖擺,煙農們有的采摘、有的搬運,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目前,興化鄉全鄉共有煙農30戶,種植烤煙1103畝,預計烤煙總收入3000萬元以上。

多年來,兩當縣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養雞特色產業,通過林禽結合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發展林下經濟的新路子,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途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綠色活力。

在兩當縣西坡鎮的合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將雞蛋裝箱打包,這一批雞蛋將要運往上海、廣東等地,通過幾年發展合作社形成了孵化、育雛、飼養、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這里產的綠殼蛋已經在全國各地都打開了銷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產類產品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兩當縣站兒巷鎮依托水資源,做活水文章,堅持“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水中有魚”拓展到“水中有蝦”,2022年建成標準化的淡水蝦養殖基地6個,第一批投入蝦苗90萬尾,預計產量可達到11500斤,產值能達到40.25萬元以上。

在產業發展中,兩當縣持續推動“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打造“地下有藥、樹上有果、林中有雞、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魚、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山地立體農業新模式,確保村村有富民產業,家家有致富門路,實現了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守住了“綠水青山”,做活了“金山銀山”。

以產業造血為著力點,大力發展大棚經濟。在甘谷縣安遠鎮大城村食用菌示范園,技術員王鵬正在和大伙兒一起埋紅松茸菌種,為紅松茸的催芽生長做準備。目前,種植基地已完成18座大棚紅松茸菌種的種植。

2022年以來天津市東麗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00萬元,建造18座食用菌種植大棚,預計投產后每棚收益在20萬元以上,可幫助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0萬元以上,每年將帶動貧困人口就業200人次以上。

甘肅辛如鈿鞋業有限公司是由天津市東麗區引進的企業,典型的帶訂單、帶技術、帶資金的東部企業,是主要以生產各類運動鞋,戶外鞋為主的外貿出口加工型企業,產品遠銷日本。現階段,辛如鈿鞋業已進入正常的快車道發展模式,現在每月銷售額可達到500萬元。預計年內產值可達規上企業標準。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天津市東麗區積極引進東部企業投資興業,在甘谷縣投資建設勞動密集型企業,搭建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平臺,實現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

今年,我省圍繞“強縣域”行動,重點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產業的發展,著力推進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尋求新突破、呈現新變化、收獲新成果,奮力譜寫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是走好產業發展道路的第一步,我省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拉動、效益帶動,著力構建多元化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發展效益,推動縣域農業產業經濟結構高質量優化提升,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