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微資訊!【甘快看·走進縣城看發展】西和:按下工業“快進鍵” 跑出發展“加速度”

西和縣城新貌。(本文圖片由西和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資料圖片)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周玉蘭陳多李永萍

車輛來回穿梭,機械轟鳴作響,流水線高速運轉,開足馬力生產……

記者在西和縣工業集中區看到,一棟棟現代化標準廠房鱗次櫛比,一條條柏油馬路四通八達,一個個繁忙的建設和生產場景,顯示出別樣的奮進氣息。

“西和工業集中區是省工信委批復設立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屬于市級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26.7公頃。”西和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劉晨昱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4戶,已建成投產項目12個,正在建設項目2個。

葆元藥業半夏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有序分揀半夏。

在葆元藥業半夏加工車間內,只見一顆顆白白凈凈的半夏經過清洗機、烘干機處理后從加工流水線流出,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挑揀、打包和搬運。

葆元藥業是首批入駐西和工業集中區的企業,也是甘肅省內唯一一家符合GMP標準的半夏深加工企業。主要從事半夏種植、收購、良種引進及繁育、生產、初加工、中藥飲片加工等,該公司引進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及技術,將半夏加工成飲片等產品面向全國銷售,有效延長了半夏產業鏈條,保障了西和半夏的產銷平衡。

“過去,農民把半夏作為藥材原材料進行銷售,易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大,農民收益并不高。”西和縣葆元藥業有限公司經理吳琪告訴記者,“我們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全產業鏈生產方式,帶動8000余戶半夏種植戶規模化種植,并有效解決當地產品的自產自銷能力。”

產出全國市場近七成的半夏,讓西和有了“中國半夏之鄉”的美名。西和縣為了做大做強半夏產業,提高半夏附加值,使半夏種植農戶獲得更大的效益,積極引進葆元藥業等龍頭企業,聚焦現代中藥,依托當地半夏產地優勢,打造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半夏產業鏈,實現了西和半夏產業的工業化轉型目標。

馬鈴薯是西和另一項主導產業。走進龍輝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倉庫里摞滿了用土豆淀粉制作的優質粉條,干凈明亮的車間里,機器隆隆作響,漏粉、撈粉、洗粉、上架、曬粉……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粉條訂單,現場熱氣騰騰。

龍輝馬鈴薯粉條。

“在粉條加工過程中,我們的設備可以利用冷熱水循環系統進行生產,從而實現節能環保。除了線下銷售,公司平時還會通過電商平臺直播,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通過訂單銷售的方式銷往各地。”西和縣龍輝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何芳指著倉庫里包裝好的粉條,一臉喜氣地向記者介紹。

2014年,何芳與丈夫王彩龍共同注冊了“西和縣龍輝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建起了馬鈴薯深加工生產線,改善了一家人的經濟條件。本著有錢大家一起掙的想法,后來又創建了西和縣龍輝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不斷拓展、延伸馬鈴薯產業鏈,帶動當地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何芳告訴記者,公司年加工鮮馬鈴薯1800多噸,生產粉面、粉條、粉絲等衍生產品2000多噸,產值達2400多萬元,可直接帶動1000戶以上農戶增加收入和50人以上的就業崗位。

穿行在工業集中區,記者還看到,污水處理廠、排洪渠及堤防工程、垃圾轉運站等各項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西和工業集中區。

據了解,西和工業集中區在招商過程中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從開園就筑起“綠色、生態、環保、循環”的招商門檻。園區現已完成污水處理廠修建、污水管道鋪設,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決了企業排放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提升了工業集中區的承載能力。

“工業集中區的建設初衷就是優化縣域經濟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全縣工業化進程。目前園區已經成為西河縣招商引資的主要平臺,項目落地的重要載體,民營企業的孵化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劉晨昱介紹,未來,西和工業集中區將不斷完善企業入園條件、流程及企業入園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提升服務支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推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