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彈子”成了“搖錢樹” ——吉首市栗溪村“小盆景”做成富產業紀實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李孟河 通訊員 劉荷群 舒心

“村里養金彈子的,都富了!”這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石家沖街道栗溪村是公開的秘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25日,記者走進停僮蔥翠的栗溪村,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道路兩邊,造型各異的金彈子樹比比皆是。

今年,“庭院經濟”首次亮相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

“家中養金彈,財富千千萬”“十萬不算富,百萬才起步”……栗溪村黨支部書記石新吉脫口而出的一句句打油詩,真實反映出該村“小庭院”的大能量。

方寸農家院 致富景觀園

金彈子樹屬柿科常綠灌木植物,因莖挺拔、花幽香、葉亮澤、果期長,是制作盆景的上品,廣受人們喜愛。

走進村民時華銀家小院,老、中、青各“年齡”段,葫蘆果、冬瓜果、血紅果各色品種,形態各異的金彈子,把“小庭院”占得滿滿當當。

15年前,55歲的時華銀因年齡偏大,在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回鄉。2年后,他卻成了村里第一個蓋起3層小樓的人。

“小時候山里金彈子多,看到城里有人售賣,我也挖幾兜賣了些錢。”時華銀回憶,“但以前沒技術、沒規模,后來聽說村里要發展金彈子產業,我索性回鄉,一邊養老一邊賺錢。”

說干就干,他重新撿起鋤頭、扎進田間。育種、嫁接、盛果、造型……如今,年逾古稀的時華銀已成了村里的土專家。

栗溪村僅有141戶598人,但全村有78戶300余人在從事金彈子育苗、栽培、造型、銷售等。為了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村里邀請湘西州盆景協會專家、能人大戶,定期向村民傳授金彈子的裁剪、造型、上盆等技藝及營銷知識。

施和友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從事金彈子種植、銷售、園藝等30余年。他坦言,如今賣苗賺小頭,庭院造型、庭院設計讓金彈子有了更大利潤空間,接一個園藝項目,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現在,村里老、弱勞動力在家就業創業,發展特色產業,不僅提高審美、鼓了腰包,還增添了村莊文化氣息。”石家沖街道黨委書記羅嬰介紹,據統計,村里從事金彈子產業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可達6萬元,最高可達60余萬元。

“金產業”承載大夢想

處于喀斯特地貌的湘西,虬曲的莖干、多樣的石頭,正好適合盆景造型之“奇”。

盆景注重“觀”感,有的把彎曲的莖干嵌入奇石,石上生綠,如崖上生花;有的莖干旁挨著一座似山的吃水石,入些許清水,鋪一層綠苔,“造”山水之貌……

“大家看,金彈子結果了!”村民石偉正站在自家庭院,用手托起一顆顆形狀各異的金彈果,開啟線上直播銷售。

作為“90后”新生代,石偉是村里的直播能手,家中有十幾畝金彈子,還有五六萬株“杯”苗待售:“以前是線下賣,現在放網上,全國各地賣,銷路更廣。等到秋天,金彈果變橙紅和深紅,生意更好!”

栗溪村平均海拔約300米,森林覆蓋率達90%,十分適合金彈子的生長。上世紀八十年代,村里就有人開始“倒騰”金彈子,但小而散,不成氣候。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街道黨委牽頭謀劃,為村里注冊“栗溪”商標,打造村集體金彈子示范園,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分散農戶組織起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生產規模,將一家一戶的“小買賣”變成村集體致富的“大生意”。

村口,一片荷塘花紅葉綠正在盛放,回廊、古井、涼亭裝點的美麗鄉村風姿綽約。

“這是我們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的清廉荷塘景觀,那邊正在建的是村里的直播間,以后村民都能通過自己的直播間銷售金彈子……”街道黨委書記羅嬰對村里的規劃如數家珍,隨著“栗溪”金彈子的聲名鵲起,“1+N”的鄉村旅游新模式也藍圖繪就。

2023年,山林資源豐厚的湘西州率先出臺《關于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實施意見》,明確今年至少2萬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因地制宜的小菜園、小果園、小茶園、小養殖等產業,正扮靚多彩鄉村。

(一審:楊露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