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共筑生命急救網——株洲市三三一醫院積極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

“首先要確認周圍環境是否適合進行急救,同時疏散人群,并確認被施救者是否有意識……”近日,在株洲市三三一醫院的急救小屋,“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緊張進行。來自急診科的醫護人員為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講解急救知識。

自2020年9月被評為株洲市首批“湖南省公眾急救知識技能普及工作試點醫院”后,市三三一醫院一直走在公眾急救培訓的前端,推動更多“第一目擊者”成為“第一施救者”,進一步破解急救“荒”下的急救“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破解“不敢救、不會救”難題

4月18日,筆者來到市三三一醫院急診科,咨詢臺前站滿了前來詢問的患者及家屬,醫護人員腳步匆匆穿梭在患者中間,床旁問診、查體、寫病歷,輸液、吸氧、抽血等……

作為醫院的前沿重點,急診科平日里儼然是最繁忙的地方,醫護人員時刻在和時間拼速度、與死亡搶時間。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為什么要花費精力和時間為非醫護人員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呢?

市三三一醫院急診科主任付武良介紹,自己曾經跟隨救護車到達車禍現場,患者滿臉已是血和沙土,無法動彈,但圍觀的路人無一人敢上前為其進行簡單處理。

“沒有人敢救,也沒有人會救。從醫多年,我見過許多患者由于未得到及時施救,影響最終救治效果的情況。”付武良說出了心中的無奈。

據了解,我國猝死人數每年高達54萬,80%發生在醫院外。心臟驟停的黃金急救時間是4分鐘,急救車和專業急救人員很難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施救,如果在病痛的第一現場,第一目擊者能在4分鐘的黃金時間內采取正確的處置措施,將產生左右生命的結果。然而,在突發狀況現場的第一目擊者中,目前我國受過現場救護技能培訓的尚不到1%,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掌握率較低。

“讓每一位‘第一目擊者’都勇于和善于伸出援手、科學施救,為醫院的救治爭取最佳時間。”付武良說,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就是希望推動更多市民參與,與醫院共同織就急救“生命網”。

打造“黃金時間”急救團隊

“只要想學的,我們都會教。”付武良說。

近4年來,市三三一醫院“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培訓團隊已先后在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洛克健身、株洲市二中等企業、學校開展培訓34期,近1600人取得合格證。

當前,市三三一醫院已組建一支由急診科組成的“第一目擊者”專職培訓團隊,目前已有培訓導師16名,每位導師均具有湖南省現場救護培訓導師資格證書。同時,持續開展導師培訓工作,多次選派醫護人員前往長沙參加培訓。

此外,醫院還設立“第一目擊者”培訓專用“急救小屋”,配套除顫儀、AED、繃帶等教具及培訓設備,并開設安全體驗教室及多媒體教室,可同時容納30-50人共同學習。

為切實提高培訓效果,該院以試點醫院基地培訓和社會教育普及活動單元為載體,通過“現場培訓+征集培訓”模式,即外派培訓導師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軍營以及征集志愿者集中培訓,采用“理論+實操”相結合的形式,著重普及群眾性自救互救知識與現場急救基本技能,包括徒手心肺復蘇,外傷、氣道異物、溺水現場急救技術,以及家庭常見急癥的應急處理,如胸痛、腦卒中等急救相關知識。

針對不同的培訓主體,團隊制定的培訓內容各有側重點。對于企業員工,培訓團隊聚焦心肺復蘇、止血、包扎等方法,提高員工對于生產過程中的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對于健身教練,培訓內容主要圍繞休克、中暑、肌肉拉傷以及骨折等健身房常見突發情況,講解心肺復蘇、骨折固定和搬運等急救方法。針對學校,團隊則著重講解氣道異物、溺水、中暑、燒燙傷、扭傷以及心肺復蘇術等急救理論與施救技巧,指導師生如何把握住“黃金時間”進行有效的應急救護,提高師生的急救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一目擊者”成“第一施救者”

撒播的急救技能“種子”,正悄悄生根發芽……

“太感謝你們醫院了,多虧‘第一目擊者’急救培訓讓我救了哥哥!”2022年2月8日,巧遇付武良的王玲(化名)激動地說道。

據了解,當時正值新年,王女士與家人聚會,其哥哥突然暈倒在衛生間,口唇青紫,呼喚無回應。因地處偏遠,120無法及時趕到,一家人十分著急卻無計可施。

王玲曾參加過市三三一醫院組織的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專場培訓,取得合格證的她立馬意識到這是心臟驟停,在哥哥身下墊了一床被子,擺好姿勢就開始胸外按壓。大約3分鐘后,哥哥恢復意識,她立即驅車將哥哥送往醫院。因施救及時,哥哥很快便康復出院。

株洲小博士教育集團的幼師陳雙鳳表示,培訓后了解到小孩子吞異物窒息的危害性,不僅學會了海姆立克法,更提升了危險防范意識。“再也沒在吃飯時和孩子們說話了,也時刻提醒他們吃飯時別交流。”

“通過培訓,我被學校選拔參加株洲市護理職業技能競賽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二學生彭炅高興地說道,自身的急救技能在培訓后得到了極大提升,相信自己在競賽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這些只是市三三一醫院成功延伸急救觸角的幾個縮影。

“醫院將持續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希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都學急救,人人都會急救的氛圍。”市三三一醫院主要負責人說。

(凌 利 劉笑貝 楊曉玲 何 敏)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