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岳陽社會資本積極投建高標準農田


(相關資料圖)

岳陽社會資本積極投建高標準農田

今年已有117家投融資主體參與,吸引資金超1.5億元

華聲在線4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永濤 徐典波 通訊員 張湉)陽春三月,汨羅桃林寺鎮石橋村春耕正酣,一丘丘“巴掌田”化零為整,逐漸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該村潘寶童等6名職業農民先期籌資800萬元,申請建設銀行“鄉村振興共享貸”375萬元,彌補建設資金缺口,村里3850畝農田有望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針對丘陵地帶零散田多、機械耕作難度大、農田改造融資難,岳陽探索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資模式,由財政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已有117家投融資主體參與該市11.0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吸引社會資本超1.5億元,比3年前的100余萬元有大幅增長。

岳陽精確劃分項目建設主體、經營主體、農戶等各方權責利。通過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措施,以分紅、轉租、入股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流入農田,讓投資方、經營方、村集體、農戶成為高標準農田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推動農業生產體系改革創新,實現穩產、高產、增收。

該市成功探索“國有企業+合作社”“職業農民投資改田”“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金融資金投資農田建設”等4種投融資模式,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效益的樣板工程,畝均投入從1600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示范帶動效應明顯。

為確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質效,岳陽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整市推進農田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試點,成立農田管護基金全過程開展管理,逐步形成政府監督、專業監理、群眾參與、保險保障的“四位一體”監管模式。

高標準農田建設加速推進,促使耕地面積、農機化水平、灌溉效能、糧食產能、經濟效益提升。岳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黎朝暉介紹,該市2022年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282.06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64.19%;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6%;37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總體清零,實現集體經濟總收入2375萬元,村均達到6.3萬元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