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到2030年智能建造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0億元-全球消息

培育打造智能建造“長沙艦隊”

長沙發文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到2030年智能建造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0億元

長沙晚報3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領域。長沙是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吹響了“智能建造·筑夢星城”沖鋒號。記者23日從長沙市住建局獲悉,市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成為長沙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方案》,長沙將著力打造智能建造“產業艦隊”,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2000億級規模以上的智能建造產業,培育4個百億級企業,實施10個十億級項目;到2030年,智能建造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0億元,成為在國內、國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

打造“產業艦隊”

形成“長沙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5G、新材料等技術與建筑業的融合,智能建造時代已經來臨。

根據《方案》,長沙將積極探索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新模式,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充分發揮長沙建筑業和裝配式建筑產業優勢,以系列舉措支持和服務智能建造產業,將長沙打造成為在國內、國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形成長沙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新名片”。

在發展目標上,長沙將健全智能建造“發展體系”。到2025年,形成與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標準、技術、造價、監管體系;建立工程項目數字化設計BIM(建筑信息模型)審批監管模式,探索研究EMPC(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總承包與工程保險集成機制;初步建成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互聯網云平臺(簡稱“筑夢云平臺”)。

打造智能建造“產業艦隊”。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2000億級規模以上的智能建造產業,培育4個百億級企業,實施10個十億級項目,培育發展智能建造產業基地30家以上,打造10個以上具有示范效應的智能建造工程項目;到2030年,智能建造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0億元,成為在國內、國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

形成智能建造“長沙模式”。到2035年,全市智能建造發展體系完備,研發設計、工程咨詢、智能制造、智慧施工、運維管理等綜合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實現,長沙智能建造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打造有影響力的

智能建造“長沙艦隊”

《方案》明確了長沙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14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等。

在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方面,長沙將加快推動全產業鏈集聚化、一體化發展,建設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在“數字化設計”“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施工”等領域重點扶持打造一批頭部企業。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1個核心”,設計、生產企業為“2個重點”,多元數字化領域企業深度參與的“1+2+N”開放型發展模式。組建EMPC戰略聯合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和協同響應,輻射上下游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打造一支有影響力的智能建造“長沙艦隊”。

在推動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方面,將加強建筑建設各階段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立基于BIM正向設計的協同工作模式;推進建筑工程BIM“一模到底”數字化應用和國內自主可控BIM軟件研發,開展國產化BIM應用的項目試點,逐步實現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BIM全覆蓋。

在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方面,將充分發揮長沙在智能裝備制造、工業化生產、信息化管理等領域的基礎優勢,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圍繞預制構件、裝修部品、設備管線、門窗、衛浴部品等細分領域,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系統研究,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智能化數字化工廠。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推廣綠色建造

作為長沙重點推進的22條產業鏈之一,長沙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工業化產業鏈條,裝配式建筑產業全國領先。市住建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長沙擁有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規模以上生產制造企業超400家,裝配式建筑省級以上產業基地30個。

《方案》明確,長沙將進一步擴大裝配式技術應用場景,在新申請辦理施工圖審查的項目中,全市政府投資類的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及工業建筑等項目須采用裝配式技術進行建造,其中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單體建筑裝配率原則上不低于50%,工業建筑宜采用鋼結構且單體建筑裝配率原則上不低于60%;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農村統規統建的低多層住宅項目原則上應采用裝配式技術建造。

湖南湘江新區、長沙經開區、芙蓉區、天心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長沙縣內新建、改擴建的社會性投資項目(含工業類建筑)須按照裝配式技術要求進行建造,單體建筑裝配率原則上不低于50%。瀏陽市、寧鄉市單個地塊新建、改擴建的社會性投資項目須按照裝配式技術要求進行建造的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40%,單體建筑裝配率原則上不低于50%。

同時,長沙將大力推廣綠色建造方式,適當提高重點功能區內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建設比例;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推動新建住宅全裝修交付使用,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應用技術;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水平,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設示范。

長沙還將積極推廣EMPC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將建筑工程主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或基地作為平等的經營主體納入EPC項目投標聯合體;完善新型工業化建筑工程造價計價體系。

強化科技引領創新

加快人才培育

住建部要求,全國智能建造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根據《方案》,長沙將不斷強化科技引領創新。鼓勵和引導行業進行科技創新,出臺技術創新鼓勵政策,強化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行業發展技術瓶頸。出臺綠色智能建造“專精特新”類企業評價辦法,在融資、EMPC聯合體、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加快智能建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培育一批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基地。

完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立足現有優勢,研究設計、生產、施工、運維、造價等環節的智能建造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建立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逐步形成智能建造強有力的標準體系支撐。

加快人才培育。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的相關政策措施,引進和培養更多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需要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鼓勵骨干企業、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智能建造博士后科研站點。

來源:長沙晚報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