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熱點:常德城區(qū)公廁陸續(xù)“扮靚” 讓市民不再為“急”事著急


(資料圖片)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劉蓉 通訊員 趙佳詢

小廁位關乎大民生。去年以來,常德市聚焦惠民實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廁位便是其中之一。常德城區(qū)公廁陸續(xù)“扮靚”,市民不再為“急”事著急。

街頭廁位充足,如廁不再難

“這個地方前些年是個垃圾中轉站。”2月25日,武陵區(qū)龍港路和興日用商行的老板娘指著馬路對面說,“垃圾中轉站改造成公廁后,如廁方便,衛(wèi)生專人負責,一點兒氣味都沒有。”

記者注意到,這一座由垃圾中轉站改造成公廁的臨街建筑,外立面是中式風格,兩層樓設計將男女廁所分開,一樓是女廁,還配備第三衛(wèi)生間(母嬰室)、工具間、值班室等。公廁帶有一張二維碼的數字名片,信息包括編號、內部設施、基礎信息、照片等,還可寫評價。

常德市城市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徐家新介紹,從2015年開始,常德陸續(xù)對老城區(qū)公廁進行改造升級或優(yōu)化調整選址。去年,常德制定“廁位”惠民行動實施方案,到2026年,全市將累計新增和改造城區(qū)公廁232座,基本實現建成區(qū)每平方公里3至5座公廁,二類以上公廁達65%以上。去年,常德新建廁位達607個,大大緩解市民如廁難;今年還將新增廁位298個,提前完成公廁新改建計劃。

逐步配齊“第三衛(wèi)生間”

“第三衛(wèi)生間”引人關注。徐家新介紹,常德市已將“配備第三衛(wèi)生間”作為新增改造公廁考核驗收標準之一,目前已配備“第三衛(wèi)生間”約77座,到2026年將全部配齊。

“第三衛(wèi)生間”內部設施,包括兒童坐便位、洗手盆、具備嬰兒臺功能的多功能臺、兒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桿和呼叫器等。“我們每天打掃消毒兩次,平時只要有人使用后,我們也會及時保潔。”一位值班保潔員告訴記者,不少市民對“第三衛(wèi)生間”的使用還未成為習慣,衛(wèi)生觀念仍需加強。

“我們第一時間關注到這一熱搜話題,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徐家新說,“市民觀念的改變、‘使用說明’的普及、設計標準的統一是今年工作重點,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市民科學使用‘第三衛(wèi)生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