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之力為全局添彩——郴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見聞

羅 徽 賀游磊

隆冬時節,林邑大地依舊草木葳蕤,生機勃勃。各產業園區里,處處升騰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氣場。


(相關資料圖)

工業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晴雨表”,工業興則城市興,工業強則綜合實力強。

今年來,郴州以產業大發展、園區大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工業經濟“穩”的基礎在加固,“進”的動能在增強,“好”的成效在呈現。

今年1至11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排全省第2位,創5年來最好成績。完成工業投資1218.56億元,同比增長24.0%。全市工業實繳稅金38.66億元,增速高于全省0.8個百分點。

壯大優勢集群

扎牢工業之“根”

隆冬時節,穿行在宜章氟化學工業園,年產300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湖南貝泓新材料項目等建設如火如荼。

窺一斑而見全豹。今年,三一重能風機生產項目、正威銅基新材料科技城項目、騰馳環保稀規金屬綜合回收、旗濱光伏光電玻璃二期、華潤三九華南制藥中心項目等重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郴州10個納入省重點調度的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51.13億元,完成年計劃128.20%;1至11月份,174個市級重點調度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33.16億元,占年計劃的119.69%。

成績的背后是負重前行的努力。年初,郴州就出臺了《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市級新增入規工作聯席會議制,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工作推進機制。實施新增入規攻堅行動,安排縣市區、產業園區主要領導和工業分管領導掛點幫扶100家擬入規工業企業。

1至11月,全市累計月度新增入規工業企業57家,全市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309家,比去年同期多107家。新增獲批3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郴糧機公司產品成功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華磊光電獲批省級智能制造標桿車間。

為壯大優勢集群,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主持召開全市有色金屬和電池產業發展大會,高位部署推動有色金屬和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

目前,全市電池產業招商引資累計簽約項目99個,已開工在建(含續建)項目63個,在建項目已完成投資141.4億元。特別是總投資規模406億元上海安能項目、投資160億元大中礦業項目、投資198億元的科力遠項目、投資260億元的鞍重股份項目相繼簽約落地,目前開工項目可形成年產碳酸鋰1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6.3萬噸、負極材料11萬噸、六氟磷酸鋰3萬噸,動力及儲能電池新能源電池120GWh,為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助力。

與此同時,該市的金貴銀業擬全資收購寶山礦業,使之成為省屬國有企業;貴研鉑業正在積極推進金旺鉍業司法重組,打造稀貴金屬新材料示范創新基地。永興縣稀貴金屬產業集群和嘉禾鍛鑄造產業集群成功獲評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永興稀貴金屬產業集群已推薦申報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兩員”紓困增效

繁茂發展之“林”

走進臨武產業開發區泓辰科技公司,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映入眼簾。該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3個月,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這里營商環境一流,當初選擇來這里投資是對的。

今年,面對世界復雜形勢及疫情防控的影響,臨武產業開發區出臺一系列普惠性紓困扶持政策,選派70名企業(項目)服務專員,聯結幫扶44家企業(項目)解決融資、用電、用工等困難。

企業(項目)服務專員深入一線,用“親媽式”服務,推動政策第一時間落實、訴求第一時間響應、困難第一時間解決,加快企業紓困和項目建設進度。

協成包裝印刷廠此前訂單不足,經常“吃不飽”。服務專員黃君積極聯系開發區企業,促使該廠與東佳電子、久森新能源等企業達成包裝盒訂制協議。

久森新能源公司電費遠超預期,總經理孫向東打電話向服務專員陳濤反映情況。陳濤深入公司調查,并召集有關部門到園區現場辦公,目前正出臺企業生產用電電費補貼政策。

臨武產業開發區的工作只是郴州一個縮影。今年來,該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及省里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出臺1+7系列政策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17條措施。其中,在全省首創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制度(簡稱“兩員”制度),擇優選派“兩員”2911名,對全市3154家企業、1381個項目進行“一對一”服務,實現“四上”企業、重點項目全覆蓋。這一制度還入選了省“兩個統籌”督導和服務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

截至11月底,服務專員累計上門服務7.41萬次,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和訴求事項4162個;減免小微企業“六稅兩費”4.32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211萬元,惠及企業1327家,穩定就業崗位8.7萬個。

另外,郴州市工信局充分發揮湖南工業數據云功能作用,每月監測工業稅收、用電、貸款、產品產量、產品價格等關聯指標,重點分析300家產業鏈龍頭企業和停、減產企業情況,先后形成了《郴州市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郴州市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分析》等調研報告,為做好經濟運行預測、預判、預警工作提供參考。

一系列務實舉措,讓郴州實現工業經濟速度、效益、質量三提升,有色金屬產業有望重回千億產業,郴州高新區、永興經開區有望打造千億園區,新能源電池產業簽約金額超過1000億元。

年關歲末,林邑大地展現出一幅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砥礪奮進的壯闊畫面:工業規模迅速壯大,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水平節節提升,郴州正以工業之“穩”之“進”,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添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