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營商”變“贏商”——湘潭市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紀實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陽

營商環境好,則企業“如魚得水”,發展日新月異。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湘潭市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全面對標國內最高水平,在重點指標、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上深化改革、推動突破,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真正讓“營商”變“贏商”。

打通“快速道”

足不出戶,實現“不見面一次辦”,兩個工作日就在家收到了衛生許可證。日前,市民張先生親身體驗了“全程網辦”的便利。這是市衛健委受理辦結的全省首例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全流程在線辦業務。

今年,湘潭市著力打造“價值蓮城”政務服務品牌,堅持標準先行、信用兜底,從標準打造、流程再造、平臺改造、制度構造4個維度全鏈條推進告知承諾極簡審批,基本實現了“容缺可受理、承諾即辦結”,市場主體“準入即準營”獲得感明顯提升,得到省政務管理服務局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數據顯示,34個涉改事項申請材料由259份精簡至156份,容缺率達40%,審批環節由平均4至6個壓縮至2個;審批時限由普通辦件平均5至7個工作日提速至2至3小時當場辦結,提速超過85%。真正實現了從“材料一籮筐”“程序一大堆”到“一紙承諾就解決”的極簡審批變革。

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政務服務工作就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湘潭市以服務“企業、項目、群眾”為中心,推動“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走深走實,打造高效快捷、利企便民的政務環境,持續擦亮“價值蓮城”政務服務品牌。

深入推進“一呼即應”改革。逐步形成以12345熱線及其網絡平臺為主渠道,對群眾和企業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主動治理的新機制。

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鞏固319個“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成果,梳理個人、企業、項目“全周期一件事”;開設“企業開辦服務專窗”,設立企業服務專區。

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開展“清廉大廳”建設;規范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管理運行。

編織“防護網”

“工地有5噸多鋼筋和其他建筑材料被盜。”接到萬樓一項目施工方報警后,雨湖公安分局迅速展開偵查,12小時內就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成功追回被盜物資。

哪里有重點工程項目,警務服務保障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雨湖公安分局持續推進項目警長制,選派優秀民警,實行掛點聯系、對口服務,開展法律咨詢、矛盾化解、隱患排查、風險預警,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了重點項目、企業聯系“全覆蓋”。對重中之重的項目實行公安分局領導和轄區派出所負責人“雙警長”負責制,跟進服務保障項目工程,確保各項目推進平穩有序。

項目警長制實行以來,累計摸排化解涉項目(企業)矛盾糾紛340多起,消除安全隱患190多處,查破各類涉項目(企業)案件74起,挽回經濟損失1200余萬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湘潭市用法治為各類市場主體編織“防護網”,堅決做到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并重,保障和服務市場經濟、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

因相關高管和關鍵技術人員被刑事立案偵查,某公司的生產經營遭受重大挫折,加上市場經濟低迷等外部因素影響,公司負責人一度想要撤離地方市場。但是,檢察機關推出的涉案企業合規政策,讓該公司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司法機關傳遞出“嚴管”和“厚愛”的司法溫度,重拾經營發展的希望和投資的信心,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通過大力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湘潭檢察機關向更多企業釋放出了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信息,以及堅決貫徹謙抑、審慎、善意刑事司法理念的強烈信號,為企業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市中級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執行聯動機制和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成立審理破產案件專門合議庭,出臺企業破產援助資金管理辦法,開展積案清理專項行動,提升辦理破產工作質效。截至9月底,全市法院破產清算、強制清算案件受理率較往年大幅提升,涉企案件執行結收比達85.2%,位居全省前列。

架起“連心橋”

開展多場銀企對接會,為轄內13家企業共獲得銀行貸款授信金額8130萬元。指導正方體醫藥、金陽、卓達、偉鴻食品等10家企業兌現涉及發改、科技等政策獎補、扶持資金694萬元……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質效,岳塘經開區結合“心連心走基層、面對面解難題”等活動,積極打造“星級管家”服務模式,針對入駐園區的45個重點建設項目和78家規模以上企業,明確14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星級管家”,建立“收集訴求、隨叫隨到、限時辦結、銷號管理、回訪測評”的服務機制,實打實幫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今年以來,湘潭市以企業視角,持續推出系列有力舉措,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架起政府與企業、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打通影響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讓企業更好發展。

企業最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針對企業不熟悉惠企政策的情況,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成立“親清”政企“輕騎兵”,到企業、園區開展宣講和解答,推動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設立“惠企政策和項目申報信息”等線上專欄,制定《民營企業支持政策手冊》、《穩住經濟大盤財政政策概要》、“惠企政策口袋書”等,組織開展政策配套情況綜合評價,確保企業對政策信息即知快知、應知盡知。針對企業關心的減稅降費落實情況,設置惠企政策兌現專窗,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清理兌現招商引資、爭資爭項等激勵政策。1至10月,全市為3353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5959萬元,兌現各類涉企獎補資金13.07億元。針對企業融資需求,舉辦黨政銀企對接活動,啟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實現續貸中心合作銀行全覆蓋。截至10月底,全市銀行機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60.32億元,增長24.41%。

企業遇到什么困難,就著力解決什么困難。落實“1+8+8”穩增長促發展一攬子政策措施,派出2118名干部“一企一策”聯企幫扶,實地走訪企業4165家,解決問題858個。打造“親商管家”品牌。建立市場主體訴求“親商管家”響應機制,構建訴求收集、部門對接、問題解決、結果反饋的工作閉環,1至10月市本級共辦理企業訴求事項282件,為企業有效解決了獎補資金兌現、知識產權信用貸申請、市場銷售渠道拓展等問題。開展“市領導企業接待日”等,與企業家面對面、心貼心交流,協調處理、限時辦結“急難愁盼”問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