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智慧電梯”建設加快推進 市民人身安全和生活質量得到更好保障

11月1日,《南京市電梯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已有一年。記者采訪發現,一年來,我市“智慧電梯”建設加快推進,截至10月21日,適用“物聯網+按需維保”的電梯困人和急修故障下降24%。今年前三季度,困人故障救援人員平均到場時間縮短至10.9分鐘,遠好于國家規定的30分鐘平均水平。

我市現有電梯總量近13.48萬臺,每天乘梯超過1000萬人次,電梯安全運行關乎市民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質量。

10月31日,記者在江寧區一小區看到,小區樓下建了多處電動車集中充電車棚,居民的電動車整齊擺放在車棚內,使用公共充電樁集中充電。“有了充電樁都是在樓下充電,根據我平常的觀察,現在小區沒有人把電動車推進電梯了。”前來停車充電的居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去年底換了新電梯,并安裝了智能監控,有電動車進電梯會直接報警。

“運行數據:日均運行里程24.2千米,日均運行時間4.2小時;近30天不文明乘梯:遮擋門行為2次;電梯健康指數:優秀……”小區電梯內部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電梯運行數據和健康情況。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該小區的電梯門口地面張貼有“嚴禁電動車及電池入內”的提醒,電梯內部張貼了“乘梯須知”,提醒居民不要扒門、不要在電梯內打鬧蹦跳、不要拍打電梯等,并安裝了監控。

“小區目前已經安裝了超過500個充電端口,基本可以滿足業主的充電需求。”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條例》的施行、充電設備的建設以及新電梯的安裝,居民的安全意識有了明顯提升。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升級建設的電梯智慧監管平臺2.0版,對電梯運行監測、維護保養、檢驗監測、應急處置等運行信息以及故障情況等數據進行匯集,通過電梯基礎信息查詢、運行狀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實現風險故障實時掌控、及時處置、提前預警,完善電梯安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降低電梯故障率。

截至10月21日,電梯智慧監管平臺系統中已完成按需維保申請電梯5.1萬臺,其中“物聯網+按需維保”電梯1.1萬臺。適用“物聯網+按需維保”的電梯故障率明顯下降,物聯網監測發現故障的達91%,困人和急修故障下降24%。今年前三季度,月均困人率為0.58%,困人故障率8年實現“8連降”。困人故障救援人員平均到場時間縮短至10.9分鐘,遠好于國家規定的30分鐘平均水平。( 朱凱 黃琳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