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政設施大中修及專項維修計劃敲定 今年不少新亮點

人行道海綿化試點改造、電廠立交橋排水改造……

市政設施大中修及專項維修計劃敲定 今年不少新亮點

▲市市政工程維護中心隊員們對株洲大橋路面進行修繕。 記者/伍靖雯 攝

▲市市政工程維護中心隊員們在王家坪立交橋下進行瀝青路面維修。 記者/伍靖雯 攝

株洲晚報融媒體記者/伍靖雯

建設北路電廠立交橋實施排水改造工程、城區跨江大橋開展船舶防撞安全治理,楓溪大道、擁軍路、茨菇塘路等結合海綿城市進行道路專項維修……昨日,記者從市城管局市政工程維護中心獲悉,今年的市政設施大中修及專項維修計劃已敲定,相較以往主要集中在道路、排水管道維修等內容,今年增加了不少新項目、新亮點,進一步保障城市安全暢通。

石峰大橋、建寧大橋加裝防撞設施

要達到抗2000噸級船舶撞擊能力

跨越航道橋梁,是公路、水路等通道的咽喉節點。近年來,隨著船舶向高速化、大型化趨勢發展,船舶碰撞橋梁的風險日益嚴峻,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橋梁和船舶正常運行,更容易危及橋上行人和車輛安全。

今年以來,我市對城區7座跨江大橋進行通航安全風險及抗撞性能綜合評估,初步確定了防撞方案。

“橋墩防撞,是橋梁安全隱患治理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市市政工程維護中心生產管理科科長羅攀介紹,根據目前自查和綜合評估的情況,石峰大橋、建寧大橋還需要安裝防撞設施,最終要確保橋梁能承受住2000噸級船舶的撞擊。

橋梁防撞方案一般是兩種,一種類似楓溪大橋,在橋墩安裝了自浮式防撞設施,這種設施可始終處于船舶撞擊高度,通過緩沖降低撞擊力;另一種是在橋墩外圍加裝鋼管混凝土結構的防撞設施,對橋墩進行隔離保護。

此外,還將在7座跨江大橋的橋墩加裝警示燈、標志標牌等,滿足船舶夜間通航的警示需求。

目前,我市正就此做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方案設計。根據計劃,我市還將對蘆淞大橋、石峰大橋、堅固立交橋和株洲大橋,實施橋梁專項維修。

道路專項維修

人行道試點海綿化改造

道路專項維修主要包括人行道和車行道兩塊。

人行道方面,今年,我市將對杉塘路(建設路至人民北路)、楓溪大道東西兩側(市煙草局至天池路)、人民中路東西側(體育路至紅港路)以及果園路的人行道進行專項維修。

車行道方面,則將對市府路(人民南路至建設南路)、建設北路一段(清水鐵路橋至天橋街)、建設北路二段(天橋街至清石廣場)、楓溪大道(蘆淞區自然資源局至小巨蛋酒店)、擁軍路(建設南路至沿江路)、茨菇塘路(鉆石路至長壽路口)、文化路(新華路口至石宋路)、人民北路(白石港路至人民路跨鐵路橋)進行專項維修。

今年的方案中,人行道的海綿化及無障礙設施改造,是重點之一。

海綿化改造,是在人行道鋪設透水混凝土、吸水磚等材料,提升道路的雨水吸納、蓄滲和再利用能力,為人們打造更加便捷、綠色生態的出行空間。

“我們主要考慮一些老舊街區的居民年齡偏大,他們在雨天出行對便捷度要求更高,所以優先選擇這類區域試點。”市市政工程維護中心工程技術科科長龍洪亮介紹,根據前期勘查情況,初步計劃在果園路、杉塘路優先試點,目前正在做前期設計方案。

對老舊街區、居民區周邊道路的關注,還體現在無障礙設施改造方面。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復查整改工作要求,此次還將對人行道出入口的緣石坡道、盲道等進行全面排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修繕。

消除雨澇“痛點”,電廠立交橋排水專項改造

往年每逢雨季,石峰區電廠立交橋周邊的數萬居民就容易忐忑不安——哪怕經過多年治理,這里仍容易出現澇點。

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電廠立交橋下是附近地勢最低的地方,一旦下雨,周邊生活區、建材市場的積水都往橋下匯集,只能依靠附近泵站抽水緩解,但隨著近年來周邊區域不斷開發,泵站的抽水能力已經不足。

這次,該中心希望最大限度解決這一痛點,經過兩年的方案設計細化、反復勘查,此次將在這里進行排水改造工程。具體來說,除了將新建一條雨水管道、增加雨水箅子,還將對原有泵站進行提質升級,將原本每秒0.4立方米的抽水能力,提升到每秒1立方米,“積水抽排能力提升了一倍有余,可以有效改善隱患。”龍洪亮介紹。

此外,我市還將對株董路、市府路實施排水專項維修,提升道路排水能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