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優質機采棉加工方法首次獲澳大利亞專利授權


【資料圖】

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田立文團隊研發的機采棉加工技術“一種低機械損傷的機采棉加工生產方法”日前獲得澳大利亞專利局授權,這實現了在該國申報這一領域發明專利零的突破。

工作人員使用低機械損傷方法加工棉花。田立文攝

據介紹,新疆棉花生產因廣泛采用的矮化密植技術,致原棉中雜質和異性纖維含量較高,軋花環節不得不采用多次反復的高強度清理來減少棉花雜質。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機采棉花纖維受到嚴重機械損傷,品質整體提升受到限制,影響高端棉紡產品原料供給,限制了下游紡織產業發展。

該加工方法將待加工籽棉雜質含量、異纖率和回潮率作為約束指標,在對機采棉加工工藝、關鍵設備和工作參數重新設計的基礎上,率先使用交替運行的雙通道纏繞輥結構的復合異纖清理機、直徑860—900mm的超大輥筒清鈴機等先進設備,實現對原棉雜質的高效清理,有效解決傳統軋花工藝造成的棉花纖維機械損傷和異性纖維污染問題,從而提升機采棉的整體品質和可紡性。

“更好滿足我國紡織企業對優質原料的需求。”田立文說,通過這套方法生產加工的原棉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整齊度等指標顯著提升,異性纖維含量大幅下降,其生產的原棉質量有望與業界公認的優質棉澳大利亞Sicot和美國SJV ACALA相媲美。

2022年,該加工方法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并在新疆優質棉產區阿瓦提縣推廣使用。阿瓦提縣新雅棉業有限公司使用該方法加工出的原棉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整齊度指數比傳統方法平均增加0.9mm、1.1cN/tex和0.5。

“今年,團隊在國外申請專利,并順利獲得授權,充分展現中國技術的先進性和國際認可度。”田立文說,澳大利亞是國際公認的棉花品質管理強國,該方法在澳大利亞獲得專利授權,將確保相關技術在澳大利亞獲得知識產權保護。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層面體現新疆棉花國際一流的品質管控能力和生產加工水平,進一步提高新疆棉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競爭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