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里的多元暢想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

10月9日,記者走進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廳時,立刻被6個身穿多彩毛線衣服的模特所吸引。


(資料圖)

“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出的作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攝

這個放在“賡續傳統展區”的作品,以極富沖擊力的色彩強調繼承各國文化傳統,展示中國和中亞五國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引導人們深刻理解復雜技藝的人文傳統及其精妙性。

“讓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故事”,是該展區首飾設計師古麗米拉·艾尼的設計理念。這位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研究生,一直在各民族文化之間尋找繼承創造和創新。她說,她的作品不是特別商業化,但每一件作品表達了一個故事。比如這次活動的共創作品,她帶來的巴旦木紋樣,就是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的圖案。

“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出的作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攝

在“創新演繹展區”,設計師們對各國文化傳統大膽地創新演繹,探討著設計如何在尊重文化傳統的同時賦予新的生命和意義,以達到跨越文化界限的呈現。

“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出的作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攝

光潔精美、泛著光澤,一個由烏茲別克斯坦藝術家查蘇爾·阿林博耶維奇·朱馬耶夫編制的草編技藝作品——盤子,從外形和工藝看非常精美。民族稻草藝術通過各種構圖圖像,反映藝術家表達才華和世界觀的愿望。要創作這種獨特的藝術作品,需要對稻草進行復雜處理。首先要將稻草浸泡在水中進行軟化,然后將稻草切斷,從內部小心熨燙。扁平的管子按顏色分開,切割成所需的形狀以創建構圖,并按一定順序放置。為了使圖像更加生動,還要利用小工具燃燒必要的地方,從而在稻草平面上手工創建三維圖形圖像。

“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出的作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攝

“互聯共生展區”既是本次展覽中最亮眼的存在,也是觀展人駐足時間最長的地方。它包含了來自中國及中亞五國設計師與藝術工坊合作共創的成果。多元的作品形式,加深的是觀看者對設計背后故事和文化傳統的理解。比如,北京服裝學院博士生張嫣用哈薩克族刺繡毛氈面料制作的吊帶裙,在保留傳統圖案本色的同時,用比較偏中式的平裁手法進行剪裁,不僅可以直觀地看到新疆元素,還使衣服看起來很立體、很現代、很有生活氣。設計師們創作的23件“中國雪都”作品,靈感全都來自和阿勒泰市“零接觸”的藝術設計旅程中,設計師們將尋找到的歷史密碼、了解到的古老智慧,用筆、剪刀等工具進行藝術探索和創作,最終呈現出了一件件頗具文化創意的作品。

“多元暢想——2023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展出的作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攝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凡和來自中亞國家的多名設計師共同創作的“石榴籽”寶石畫作品,傳遞著“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周”設計師的共同心聲。雖然大家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對新銳設計理念都抱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寓意著對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向傳統文化的致敬。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