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走基層丨凌晨一兩點的直播基地什么樣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資料圖片)

10月4日,凌晨1時30分,夜幕下的烏魯木齊歸于寧靜。李冬梅坐在直播間里,仍然對著屏幕熱情地售賣著新疆特產。

10月4日,主播陳睿琪、李冬梅、巴哈德爾·阿不力克木(從左到右)三人對架上的農產品樣品驗貨。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攝

86個工作室,簽約主播30人,全平臺粉絲量150萬,日收入120萬元……能成為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數字園區直播基地簽約主播,李冬梅覺得很幸運,雖說中秋國慶假期沒有出去玩,但是,穿梭在這座寬敞的辦公樓里,一邊賣貨,一邊和粉絲互動,她心里十分充實快樂。

10月4日,李冬梅(前左一)出色完成了石榴銷售任務,她將公司獎勵自己的一盒石榴與同事們分享。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攝

“朋友們,這是新疆和田地區的皮亞曼石榴,這種從沙漠里長出來的石榴,籽大汁多,補血抗炎,日照時間長,是那種吃了以后,從舌尖到心間,再流淌到靈魂里的甜……”李冬梅頭戴卡通兔發箍,嫻熟地將手中的石榴掰開,試吃起來。助理拿出小型榨汁機,她快速倒入剝好的石榴籽,繼續講解飲用石榴汁的好處。

李冬梅專業的解說,引來直播間很多粉絲詢問價格。助理說,每個大石榴都是精挑細選,只有200件!李冬梅高聲喊出價格:“原價220元,活動價只需180元,上鏈接,3、2、1……”

“沒有了!”“還想要啊?再給大家補一次貨!”李冬梅催促著助理補貨,隨著眼前屏幕上庫存數字不斷跳動,不到5分鐘,200件石榴又賣完了。她把握著節奏,溫柔地說:“真沒想到,你們這么識貨,咱們再來一批核桃好不好?原價12.9元,今天直播間9.9元。”10分鐘后,300件核桃又銷售一空。

微笑、試吃、與助理打配合……在這場3小時直播中,李冬梅和搭檔賣出了價值30萬元的產品。

“平時直播2場,現在每天至少3場,成績還不錯。”李冬梅滿臉興奮告訴記者,等節后會調休,“最近,我們起早貪黑忙到腿發酸,不過,看到工資單那一刻,覺得辛苦也值了。”

今年25歲的李冬梅,當主播已3年了。直播考驗她的不僅是反應速度,還有耐心和毅力,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同行競爭,她習慣了下班以后,觀看其他商家直播情況,還一次次深入田間地頭,向種植戶請教農業知識。平時,她愛揣摩顧客的喜好和售后反饋,憑借甜美笑容,直播時妙語連珠和豐富的知識儲備,她很快在公司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農產品主播。目前,她對月入2萬元的工資還算滿意。

工作中,李冬梅與搭檔巴哈德爾·阿不力克木、助理吳湘玉配合得很默契。他們從挑選產品到訂單售后評價,每個環節都認真梳理總結。

“直播平臺很多,農產品損耗也大,所以,每件產品都要用心,主播認可、試吃達標后,才會在直播間售賣。”巴哈德爾·阿不力克木說,這次“雙節”期間,他們的核桃、哈密瓜和石榴賣勢好,不斷攀升的數字背后,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合作。

“每年這時候,我們都要加班,工作雖累,賺錢也多。”性格略顯靦腆的吳湘玉,笑著向記者講述自己去村里直播的經歷,“現摘的果子特別好吃,個頭大品質好,既能體驗采摘樂趣和豐收的喜悅,還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她說。

10月4日晚,主播陳睿琪正在直播間里進行電信卡線上銷售。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攝

該基地董事長郭飛說,這兩年,他們和10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直播、培訓等方式,銷售特產類、百貨類、紡織服裝等1200余個品類的貨物,其中,90%的產品都是新疆本地企業生產的。

時針指向凌晨2時,李冬梅麻利地整理完雜物走出直播間。

隔壁幾間房里燈還亮著,激情洋溢的售賣聲,從不同的門縫傳出,快語速、高分貝、持續輸出,加上陣陣音樂伴奏,主播們釋放著無限的活力和奮斗的熱情。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