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詩劇《老兵故事》再現軍墾燃情歲月

老兵們墾荒造田的畫面。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資料圖片)

沒有拖拉機,用坎土曼也能揮舞出一片片綠洲;沒有鍋,用青石板也能烙出香噴噴的大餅;沒有鮮花和新房,地窩子里也能孕育出浪漫的愛情……8月1日21時,兵團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大廈,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展演劇目、舞蹈詩劇《老兵故事》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向觀眾再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展示著兵團人對祖國熾熱深沉的愛。

老兵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人間最無悔的戀歌。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舞臺上,“十萬大軍”高奏凱歌挺進新疆。“白雪罩祁連,烏云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戰士們用這首戰歌吼出了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無悔誓言。晨曦微露中,老兵們掄起坎土曼,向荒原宣戰;懷揣“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革命理想,長途跋涉來到戈壁大漠……

老兵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人間最無悔的戀歌。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看這部劇,就像看我們的過去。”86歲的梁東升老人說,“我就是軍墾第一代,當年開墾農田、住地窩子、打土塊蓋房子,這些我們都經歷過,看完以后非常感動。”

老兵們在維吾爾族向導的帶領下,就地取材,用青石板當鍋,烙起大餅。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以前聽老一輩人講過這些故事,今天在舞臺上看到故事,感覺還是挺震撼的。尤其是老兵們奉命穿越‘死亡之海’、風雪天行軍等情節。”32歲的觀眾楊晶晶說,“看到他們歷經那么多艱辛,依舊笑得那么燦爛時,心里很感動。他們這種‘笑對人生’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老兵故事》中“五星的紅”——愛的守護的畫面。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兵團歌舞劇團團長、《老兵故事》總導演蔣玫說,該劇創作素材源于兵團各大博物館的珍貴照片和影像資料。全劇共計70分鐘,用“軍旗的紅”“熱血的紅”“青春的紅”“羞澀的紅”“生命的紅”“火熱的紅” “五星的紅”“永恒的紅”“忠誠的紅”9個紅色故事,活化了老照片背后的歷史。

《老兵故事》中“五星的紅”——愛的守護的畫面。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劇目以一名紅衣舞者和老兵在博物館觸景生情的對話開始,用舞蹈藝術形式串起這些故事,再現了老兵挺進新疆屯墾戍邊的歷史。”蔣玫說,兵團有很多讓人熱血沸騰的紅色故事,紅色也是兵團最生動、最富有內涵的底色,“運用好這些紅色資源,講好兵團故事,也是我們創作這一劇目的最終目的。”

《老兵故事》中“忠誠的紅”——榮譽勛章的畫面?。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兵團歌舞劇團成立于1954年10月,曾創作并演出話劇《萬方樂奏》、舞劇《戈壁青春》、音樂舞蹈史詩《天山》、舞臺劇《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等劇目。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