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以致用 在科技前沿創新競進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王永飛 馬伊寧 張治立 通訊員 周海霞


(資料圖片)

猶如一股清風,7月25日召開的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又一次讓全疆科技工作者精神為之一振。大家紛紛表示,要搶抓發展機遇,攻堅克難,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新疆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搶抓機遇 鼓足干勁信心

“大會傳遞出關心、關懷、尊重科技工作者的信號,讓我很感動。”談起參加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的體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企業高級專家張文波說。

由張文波主持的“呼圖壁儲氣庫水平井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科研成果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建設的儲氣庫單體庫容和工作氣量位居全國第一,為北疆天然氣保供和西氣東輸戰略儲備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對油氣資源的需求巨大,而油氣勘探開發面臨的地質條件日趨復雜,技術難度越來越大。油氣生產加工被列入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發展機遇難得。作為油氣科研戰線的老兵,仍然大有可為,我會為年輕人當好表率。”張文波說。

受到鼓舞的還有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潔。她主持的“駝奶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從2016年起,該學院成立特色乳與乳源微生物科研創新團隊,在特色乳生產和加工方面做了大量基礎研究工作。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為新疆特色畜牧業特別是駝奶和馬奶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楊潔說。

談起參加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的感受,新疆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張炎感慨地說:“現在的科研環境之優越,我從業30年來都沒遇到過。雖然臨近退休,但我對申報科研項目仍有積極性。”

基于這樣的心態,雖然已經超過了承擔科研項目主持人的年齡限制,張炎去年仍然報名參與了兩個項目。“我在棉花施肥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希望退休前能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張炎說。

攻堅克難 突破技術難關

“我想,堅定底氣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前提。”在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上的交流發言中,中石油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濤感慨地說。他的感慨源自于一個故事:2012年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勘探初期,儲層超深致密,由于當時我國開采技術還存在一定差距,只能請外國專家來干。

“開采中必需的液體材料,外國專家根本不讓我們碰,就連返排的液體都要回收,我們只能干瞪眼。后來我們決定自己干,通過10年的技術攻關,終于自主掌握了全部的新型液體材料。”劉洪濤說。

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只能靠自己,這已成為全疆科研工作者共同的信念。

經過多年開采,我國油氣資源開采必須要向超深層油氣藏、致密礫巖油藏、頁巖油藏進軍,埋藏更深,地質構造更復雜。

“今后,我會帶領團隊對特種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降低鉆探和開發成本。”張文波說。

眼下,阿克蘇地區約450萬畝林果進入收獲期,新疆阿克蘇蘋果科技小院高級工程師、阿克蘇宗寶園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牟宗寶每天穿行于掛滿各種果實的林海中,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

“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讓我的信心和干勁更足了。我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國內外林果專家深入交流,在林果病蟲害防治、數字化管理、深加工等方面克難關、解難題。”牟宗寶說。

通過對電極箔數字化生產線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進行逐一攻關,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解決了電極箔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和科學難題,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專利10件,相關科研成果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今后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開辟新賽道,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眾和股份副總經理寧紅說。

服務生產 推動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來源于生產實踐,也服務于生產實踐。”楊潔說,2016年以來,新疆大學特色乳與乳源微生物科研創新團隊與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企業在生產中提出問題,我們進行研究,然后將科研成果再應用于生產,在此過程中解決了大量卡脖子問題。”

2018年,楊潔研究團隊與旺源生物聯合建設“新疆駱駝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的根本目的還是服務生產,以這個研究中心為平臺,我們計劃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廣給更多企業。”她說。

基于自己團隊的科研成果,張炎帶領團隊開發了一款手機小程序——養分專家系統。“農戶在地里登錄小程序,就可以定位到地塊,輸入棉花種植的基本信息,即可獲得該地塊推薦施用的化肥種類和數量。”張炎說。

對于這個系統的缺點,張炎坦言,還不夠智能化。因此,張炎打算未來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合作,將養分專家系統安裝在施肥罐上,讓棉花施肥進一步智能化。“越智能,農戶使用起來就越方便,使用的農戶就越多,科研價值體現得就越充分。”張炎說。

超深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在高溫與高應力作用下,巖層可能與地表的泥巴一樣,油氣在哪兒,怎么找到,怎樣拿出來?這都是世界級難題。

“生產難題正是科研工作的出發點,今后,我們將通過搭建科學研究與生產應用平臺等措施,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力學室主任尹國慶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