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觀察!這些餐桌舉措節約又時尚

【餐桌上的節約新風尚】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 通訊員 胡玉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您一行4人,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店里的小份紅燒鯉魚、清蒸鳊魚、狗魚燉豆腐……”7月1日中午,到了飯點,福海縣城內的一家特色魚館座無虛席,店里推出的“小份菜”成了食客們的“新寵”。

在這家魚館的菜單上,一些特色冷水魚菜品特地標明了“小份菜”。“之前經常有顧客反映,菜量大吃不完,于是我們就推出了‘小份菜’,不僅能多品嘗一些菜品,還可以避免食物浪費,很受顧客歡迎。”該店負責人趙東曉說,店里推出“小份菜”后,來吃飯的客人多了,店里營業額較之前提升了15%,菜品光盤率90%以上,餐廚垃圾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今年5月,福海縣全面啟動“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倡議“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一些餐飲店開始在“小”字上深耕,變“大盤”為“小盤”,創新“半份、半價”“小份、適價”等質價相適菜品,減少浪費。

“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是推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踐行綠色餐廳‘低碳環保’的重要抓手,我們大力推廣‘小份菜’‘半份菜’,不斷引導公眾形成科學、理性、文明的消費習慣。”福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納燕說。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在全地區范圍內持續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各縣市采取多種形式,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作為旅游大縣的布爾津,一到旅游旺季,游人如織。

“以前游客旅游時大多是吃團餐,一桌十人,大盆米飯大盆湯,菜品種類單一,不能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餐飲需求,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說起對旅游團餐的印象,布爾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阿依丁·努哈力感慨道。

如何把旅游團餐做出質量?讓游客吃得飽、吃得好,不浪費。一些餐飲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思路。

“現在餐廳每天要接待二十多桌客人,根據參團人數的情況,我們合理規劃搭配,推出了可定制的團餐,充分考慮游客的用餐習慣、口味、用餐食量等,比以前的團餐更加精細、合理、優質,還減少了浪費。”布爾津縣一家全魚宴餐廳負責人姜亮介紹。

不僅如此,在這家餐廳后廚,“邊角料”也能變小菜。

“香拌芹菜葉”“涼拌魚凍”……7月2日,姜亮笑著將一碟碟免費小菜端到客人餐桌上。

“食堂每天要切配各種蔬菜,會產生大量的芹菜葉、白菜根、香菜根等邊角料,扔了怪可惜。”姜亮說,冷菜班組的師傅們想辦法“變廢為寶”,將切下的根、莖、葉洗凈,拌上鹽或醬油加辣椒、糖、花椒等調味品,制成一道道精美小菜。美味下飯的小菜不僅深受就餐人員歡迎,還大大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

將邊角料“吃干榨凈”是布爾津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一個縮影。布爾津縣多管齊下,一系列實招妙舉聚焦餐飲制作消費各環節。餐飲店陸續推出“小餐盤”“套餐制”“分餐制”等服務,推行“N-1”點餐模式(“N”代表就餐人數,“-1”是指按人頭少點一個菜),切實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以前外地朋友來了,總想著讓他們把當地的特色美食都嘗一嘗,但點多了又吃不了,容易造成浪費。自從有了半份餐以及多種可以選擇的套餐,朋友們來一次就能品嘗到更多特色美食,經濟實惠。”布爾津縣居民王東說。

“作為旅游城市,今年我們全面推動餐飲行業用餐新風尚,組織餐飲店服務人員擔任‘綠色消費’引導員,引導消費者適度點餐,避免浪費。同時要求餐飲店進一步加強廚師技能培訓,優化菜品搭配,最大限度減少食材損耗。”阿依丁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