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動態:讓千年壁畫芳華重現

【文化視線】

修復后的千手千眼觀音殘像壁畫。

文物修復師在修復壁畫。圖片均由新疆博物館提供


(相關資料圖)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海峰

近日,“2022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推介活動”終評揭曉,新疆博物館參評的“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榮登“十佳”榜單。

近年來,這個項目的成果已先后在“絲路梵相——新疆和田達瑪溝佛教遺址出土壁畫藝術展”“指尖旋舞 藝成天工——新疆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等大展中亮相,讓人們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古代西域令人驚嘆的佛教藝術成就。

如何讓千瘡百孔的千年壁畫芳華重現?記者來到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采訪了幾位參與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的文物修復師。

“一次搶救性修復”

“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是一次搶救性修復。”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主任萬潔說。

和田古稱“于闐”,是古代西域地區佛教中心之一。達瑪溝意為“佛法匯聚之地”。2000年至2010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對達瑪溝的托普魯克墩佛寺遺址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及調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考古發現證明,這里曾是于闐佛國的佛教重鎮。

“由于歷經千余年,遭到自然以及人為破壞,這些珍貴的壁畫普遍存在起甲、斷裂、酥堿、裂隙、霉變等多種病害,生存狀況岌岌可危,必須進行搶救性修復。”萬潔介紹,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在敦煌研究院壁畫修復專家的指導下,新疆博物館開始對這批珍貴壁畫展開修復。

為了把脆弱的壁畫安全運到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考古工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現場保護和加固。“一幅壁畫碎成幾塊,考古工作者就打幾個石膏包,運輸時每塊單獨裝箱。”文物修復師姚敏還清晰記得第一天開箱時的情景,“十幾個人圍著修復工作臺,大家都對達瑪溝壁畫充滿了期待,可是,看到的卻是比千瘡百孔更糟朽的壁畫。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時間仿佛也凝滯了。當時有種傷感,更有一種沉沉的壓力,覺得修復的任務好重,簡直無從下手。”

“來自敦煌研究院的樊再軒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壁畫修復師,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根據每塊壁畫的病害癥狀,給出不同的修復方案。”萬潔說。

自制工具為壁畫“煥膚”

修復壁畫的第一步是“除塵”,有點像女生護膚前的“潔面”。

文物修復師先用洗耳球清除顏料翹起處背后的灰塵沙土,再用軟毛筆清除壁畫表面的浮塵,然后用自制的“迷你”竹片刀輕輕刮掉較厚的硬泥污。難以去除的泥污,要用棉簽蘸酒精來清除。面對古老脆弱的壁畫,修復師們感覺面對的是嬰兒嬌嫩的肌膚,每個步驟都極其輕柔。

接下來的環節可稱為壁畫“煥膚”。修復師要先對裸露的地仗層進行填補,接著對壁畫進行回貼。回貼之前,要把脫落的壁畫顏料層歸位。“酥粉的顏料層比指甲蓋還小,稍不小心就碎了。每次動手前,必須做大量準備,要熟悉畫面的線條、輪廓、色彩、內容,這樣歸位時才能精準。”文物修復師梁江兵說。

回貼時用專業文物修復液沁潤顏料層,使其和地仗層完全貼合,從而使畫面更穩固,這是壁畫修復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此,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的修復師們“自制”了幾件簡易好用的小工具。“我們買來十幾個吸奶器,再插上醫用注射器,這樣可以恰到好處地給顏料層滴注修復液。”萬潔介紹。

要讓顏料層和填補過的地仗層完全貼合,還要經過精心加小心的按壓。修復師們自制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棉包,大的如拳,小的只有拇指大小。“剛滴過修復液的顏料層還是濕潤的,不能馬上回貼。要稍等一會兒,才能墊上棉紙,用木質修復刀來回貼;最后再用棉包輕輕滾壓3遍,這樣會讓壁畫更平整。”梁江兵說。

十幾道工序都必須準確無誤

“嚴絲合縫”是壁畫修復中的難題。達瑪溝壁畫上大多有細細的縫隙,修復時要用木質修復刀,一點一點“推”,讓縫隙彌合。“手上的力道是成敗的關鍵。用力稍稍重了,就是在破壞文物。這時,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手上,神經緊繃,滿頭大汗,讓修復刀一絲一絲地移動。”梁江兵說,“修復壁畫時,完全憑著手感在移動修復刀,這都是平時積累的經驗在起作用。”

最后,一塊塊完成修復的壁畫要進行拼接。《輪王說法壁畫》碎裂成3塊,最后成功地拼于一幅壁畫中。“把每一塊放到合適的位置,并非易事。壁畫都已殘缺,你要根據各部分的比例,想象它當時的樣子。修復師中有學美術的,還要觀察作品的風格。大家反反復復從不同角度來看,直到達成共識,才能完成最后的拼接。”萬潔說。

十幾道工序,每一道都必須準確無誤,才會讓千年壁畫芳華重綻。

姚敏說,保護修復達瑪溝壁畫項目持續了一年多,這期間所有人都忘了節假日。

在敦煌研究院8位專家的指導下,新疆博物館圓滿完成了“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該項目共修復完成壁畫98塊,修復面積34.14平方米,這些珍貴壁畫文物中蘊含的藝術價值與歷史信息得以再現。

“這是我做壁畫修復工作十幾年來最難的一次,古代壁畫的病害基本都遇到了。”梁江兵感嘆。

“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建立起了全疆第一支館藏壁畫保護修復隊伍,為新疆博物館后期大體量的壁畫保護修復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和理論支撐。”萬潔驕傲地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