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 show美新疆|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 當前快訊

6月6日,芒種。蛙叫蟲鳴聲中,芒種款款而至。

此時節,草木蔥蘢,池塘蓮開。

時光流轉之際,已然到了“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的季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古詩詞中,直接提及新疆芒種節氣的,就不能不提清代洪亮吉的《伊犁記事詩》。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在詩人的文字中我們仿佛看到,當地的雪還沒有完全停下,伊犁河邊的草已經長得相當不錯,

小馬駒走在草地上腳步不穩,似乎是害怕草里有蛇飛進它的鼻孔中。

5月29日下午,那拉提空中草原經過雨水的滋潤,展現出勃勃生機。張文庭 攝

芒種節氣對于新疆來說,那是另外一番景象。

因為收麥子,還需要等上一陣子。

不過,不收麥子,地里的活可是不少。

大田里,人們忙著種西紅柿、辣椒、玉米;管護棉田、豆角;采收哈密瓜、小白杏……

牧民們趁著季節忙轉場。

這么忙,這么美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芒種就是忙著種和收。農諺曰:“小滿不答話,芒種不回頭。”   

天山南北,到處都是勞動的身影。

勞動的姿態永遠最美。

5月30日,新源縣可峰藥材加工有限公司工人在廠房晾曬芍藥花(無人機拍攝)。張文庭 攝

近日,新源縣塔勒德鎮木斯村芍藥種植基地的芍藥花次第開放。新源縣芍藥種植主要收獲的是芍藥根,作為中藥材進行銷售。如今芍藥花瓣及花蕾也成為“香餑餑”,當地藥材加工廠收購后,包裝成芍藥花蕾茶和芍藥沐浴花瓣兩種產品,為當地1000余畝的芍藥種植增收提供了渠道。

6月2日,種植戶駕駛機械收割苜蓿草。近日,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瓊博拉鎮揚水灌區紫花苜蓿種植基地里,連片的紫花苜?;ɡ贀u曳。今年,該縣種植的6.2萬畝紫花苜蓿長勢喜人,在藍天白云下,收割機、摟草機、青貯機、打捆機等大型機械在田野里忙著收獲紫花苜蓿,一派牧草豐收喜人景象。華巖明 攝   

5月30日,工作隊隊員幫助轉場牧民驅趕羊群。 連日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牧民進行夏季轉場工作。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韓亮 攝  

眼下,吐魯番火焰山下鄯善縣吐峪溝鄉大田的金色年華哈密瓜,已陸續成熟上市。6月3日,第一天開園的500多畝哈密瓜就被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客商搶購一空。

當天,在分裝銷售區品嘗過哈密瓜的客商個個贊不絕口,一旁的數十名工人熟練地對哈密瓜進行著稱重和分裝。

據了解,金色年華哈密瓜糖分高,口感脆甜,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畝產量達1.4噸左右,每公斤售價7元,每畝產值約1萬元左右。

由于鄯善縣吐峪溝鄉的土壤質地為沙壤,土質疏松,通透性好,地下水資源豐富,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優質的哈密瓜,是全國有名的哈密瓜種植基地,吸引了很多的外地客商來此“探秘尋寶”。

芒種五月節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云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6月2日,走進薩罕鎮硝乎魯克(7)村拱棚種植基地,連片拱棚種植的豇豆長勢喜人,豆架上的豇豆垂條細長、豆粒飽滿??ξ榱?鄭濤 攝

6月5日,為助農增收,庫車市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庫車分公司駐烏恰鎮蔬菜新村“訪惠聚”工作隊和國網庫車市供電公司組織志愿者小分隊走進田間地頭,幫助菜農采收、搬運、銷售時令蔬菜。烏恰鎮蔬菜種植面積5000余畝,包括西紅柿、土豆、茄子、辣椒、黃瓜等將近三十余種蔬菜,每戶年人均收入3萬元左右。楊先桃 吳樂 史書雅 攝  

又是一年插秧時

農時不等人。此時正是新疆插秧的季節。

一片片稻田里,隨處可見稻農們忙碌耕種的身影,一片繁忙的插秧景象。

從手工插秧到機械插秧,稻農們和時間賽跑,將秧苗及時種到田里。

放眼望去,隨著水稻插秧機在水田里來回穿梭,一列列青苗整齊的在稻田里鋪展開來,為稻田穿上了一件綠色的新裝。

村民們正在用水稻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 姜海濤 沙志浩 攝

時雨

宋·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近年來,沙灣市烏蘭烏蘇鎮王家梁村因地制宜,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打造富硒農產品品牌,走出一條促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5月31日,沙灣市烏蘭烏蘇鎮王家梁村水稻種植戶們正在搶抓農時,人機齊上、運苗拋秧,栽種“新希望”。陽光燦爛、蔚藍天空,一排排蔥綠的秧苗,時不時被農機聲驚飛的鳥兒,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夏種田園畫卷。(沙灣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特來克)

6月1日,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的223團一處鹽堿水田里,職工駕駛插秧機種植海水稻(無人機拍攝)。 近年來,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不斷探索鹽堿地治理新路徑,通過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就鹽堿地稻作改良不斷合作,鹽堿地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經過多年努力,“鹽堿地里稻花香”“鹽堿地里出菜園”等場景在這里處處可見。謝江林 攝

拔秧

宋·樓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5月23日,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種羊場柏爾哈舍里社區的稻田里,農民正在水田間種植水稻秧苗,田野里呈現出一派繁忙有序的勞作景象。一行行秧苗猶如綠色的海浪在微風中搖曳。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給綠油油的水稻涂抹上了一道金邊。水稻種植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的主導產業,今年預計水稻種植面積達10萬畝,目前全縣插秧工作接近尾聲。努爾曼拜·杰提米斯拜 鄭飛飛 攝 

精河縣優質高產香稻綠色生產基地現種植優質水稻600畝,共培育了9個水稻品種。今年1月,該基地與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簽約,共同開展水稻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試驗和示范基地建設等,為當地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打好基礎。

5月22日,俯瞰精河縣優質高產香稻綠色生產基地(無人機拍攝)。木熱迪力·瑪納斯 攝

5月22日,精河縣優質高產香稻綠色生產基地,員工駕駛水稻插秧機穿梭在田間,進行插秧作業(無人機拍攝)。木熱迪力·瑪納斯 攝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5月22日,農機手駕駛農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2團色素辣椒地里噴灑作物營養液(無人機拍攝)。眼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2團種植的10萬畝色素辣椒、加工番茄長勢喜人。職工群眾搶抓農時進行田間管護工作,為農作物豐產豐收打好基礎。謝江林 攝

耕圖二十三首 其十 插秧

清·胤禛

令序當芒種,農家插蒔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聞歌發,栽齊聽鼓前。

一朝千頃遍,長日正如年。

5月22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86團博河農業產業示范園內,職工為西葫蘆松土。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86團在產業示范園規劃西葫蘆集中示范種植區,通過公司帶動、訂單種植、合作社示范等方式,推廣種植籽用西葫蘆等特色農作物,拓寬職工增收渠道。呂羨林 攝 

5月22日,在位于呼圖壁縣園戶村鎮良種場社區的千畝啤酒花種植基地,員工將啤酒花幼苗上架。 呼圖壁縣園戶村鎮良種場社區有40多年的啤酒花種植歷史,種植的啤酒花遠銷甘肅、黑龍江等地,啤酒花種植成為當地群眾重要增收渠道。王俊偉 攝

5月21日,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巴格吉代村農民使用無人機在麥田進行噴施農藥作業。確·胡熱 攝  

芒種

宋· 韓淲 

田家一雨插秧時,成把擔禾水拍泥。

分段排行到畦岸,背蓬渾不管歸遲。

5月14日,庫車市烏尊鎮塔格其村村民在大棚內采摘圣女果。近年來,庫車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引進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集中流轉土地,采取“支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吳樂 攝

5月14日,在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薩爾塔合塔依村田間,種植戶駕駛播種機作業(無人機拍攝)。阿爾達克·拜斯汗 攝

芒種后積雨驟冷之一

宋·范成大   

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

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插秧寒。

芒種到來意味著“三夏”大忙季節拉開了帷幕。

一時間,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種的要管,忙得不可開交。

“春爭日,夏爭時”。

風吹麥浪,歲月生香。

作為一個承前啟后的節氣,

芒種一頭關聯著夏熟麥子的收獲,一頭關系著秋收稻谷的播種。

一收一種之間,時序輪轉,時節更迭。

愿所有人皆能“芒”有所獲,“種”有所得。

(整合編輯:魏江濤 素材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新華社、新疆圖片總匯)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