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笑容最動人 “母親微笑行動”免費為85名新疆唇腭裂患兒手術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資料圖片)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家長的臉上就會有發自內心的笑容。”

阿依尼扎·迪力木拉提是新疆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項目主管,今年是她參與“母親微笑行動”的第五年,她告訴記者,這五年來,微笑是她從受益患兒家長臉上看到的最多表情。

一位患兒手術后,母親露出會心微笑。新疆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提供

重拾的微笑

5月12日20時,在阿克蘇市人民醫院住院部的病房里,2歲6個月的小艾正在熟睡,3歲的可兒正躺在病床上和媽媽玩布熊……他們是剛做完手術的唇腭裂患兒,手術后,還需在醫院護理24小時才能出院。

“雖然說了無數遍謝謝,但還是想再次感謝所有的醫生、志愿者。”來自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的一位父親吐先生感激地說。

2019年2月,一家人滿心期待新生命的到來。“孩子出生后,看到他嘴唇的樣子,我們既緊張又心疼。”回憶起孩子出生時的場景,吐先生眼角不禁濕潤,“這兩年,全家人都愁眉不展,擔憂孩子的未來。”

今年3月,阿克蘇市婦聯在摸排走訪時了解到吐先生兒子的情況,并順利通過篩查安排手術。“醫生說手術很成功,這是我們一家最幸福的時刻。”

同吐先生一樣,原來擔憂孩子能否健康長大的家長們,此刻都對未來有了美好的憧憬。

“過去我們很少帶她出去,怕周圍人異樣的眼光。”4歲5個月的小葉,來自沙灣市四道河子鎮,此時,母親滿臉笑容地看著她在病床上擺弄玩具,“希望孩子長大以后也能成為一名醫生,幫助更多的患兒。”

“只要有希望,家長都會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治療。”阿依尼扎·迪力木拉提說,幫助困難家庭,以公益的形式幫助患兒再展笑容,是“母親微笑行動”項目的目標,與此同時,患兒及家長食宿費用由新疆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承擔,家長也不用為經濟問題發愁。

2023年“母親微笑行動”志愿服務團隊合影。新疆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提供

堅持的動力

3天時間里,來自全國14個省(區)市的46名醫生志愿者對134名低收入家庭唇腭裂患兒完成術前篩查,并對85名符合手術條件的患兒進行手術。

“患兒要注意休養,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5月17日,“母親微笑行動”發起人韓凱通過微信反復叮囑患兒家屬。

“這些年,我們重復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個完美的微笑。”從2006年起,韓凱發起的“母親微笑行動”先后在新疆開展了14次醫療義診活動,累計為1436名患兒提供免費手術和相關治療。

每天早上7時開始進行第一臺手術,直到晚上20時結束,盡管每日高強度的工作,大家卻從不喊累。“我們修補的不僅是嘴唇或上顎的一道口子,還有孩子無限的未來。”韓凱說。

“看到患兒自信的笑容、發出清晰的聲音,是我們醫療志愿者最大的欣慰。”這些年,韓凱和團隊總能收到遠在新疆的患兒傳來的照片、視頻,“孩子的變化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來自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麻醉醫生郭海,2019年開始參加項目活動,目前已為30多位患兒開展術前評估、術中麻醉監護、術后恢復……平均每天要站十幾個小時,“我從小在新疆長大,希望能為家鄉的患兒貢獻自己的力量。”郭海說,常年參加“母親微笑行動”的醫療志愿者不在少數,“大家來自全國各地,相聚在這里,只為患兒能重新笑起來”。

阿克蘇市“石榴花”巾幗志愿者抱著6個月患兒做術前篩查。阿克蘇市婦聯供圖

暖心的接力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叫薩薩,現在是一名幼兒教育專業的在讀大學生……”5月11日,“母親微笑行動”曾經的受益人薩薩已經成為了一名非醫療志愿者,此次她從庫爾勒趕到阿克蘇市人民醫院參與志愿服務,“我是2012年完成的第一次手術,今天想來為這些弟弟妹妹們加油打氣。”

“術前,家長、患兒難免會有緊張焦慮的情緒,通過分享、做游戲能讓大家放松下來。”“母親微笑行動”專項基金常務理事金盾告訴記者,為了照顧患兒及家屬,此次共有78名非醫療志愿者從杭州趕赴新疆,他們當中有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有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有企業高管、教師、職員。

布佐然木·乃買提來自阿克蘇地區婦聯,今年是她首次參與該項目,“面對每一位小朋友我們要耐心、細心,全程陪伴,讓他們減輕壓力、感受溫暖。”

和布佐然木一樣參與服務的還有30多位來自本地的非醫療志愿者,他們同杭州來的志愿者共同負責安排患兒家屬食宿、幫助術前篩查等,手術過程中負責引導、安撫,普及護理知識以及必要的語言翻譯等工作。

他們,來自不同地域,跨越千里,齊聚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邊緣,只為讓唇腭裂患兒重拾微笑。“手術后,家長們都會鼓勵孩子努力讀書,長大了幫助更多的人。”阿依尼扎告訴記者,一顆顆愛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心間生根發芽。

(文中兒童姓名均為化名)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