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活化利用的N種途徑①丨新疆博物館 一劇越千年 環(huán)球熱聞

編者按: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近年來,新疆各地博物館在文物資源活化利用、推進文旅融合發(fā)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如以文化創(chuàng)意為引領,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推進數(shù)字化發(fā)展,讓博物館文物“動起來”;強化生活化利用,讓博物館文物“融起來”;進行時尚化利用,讓博物館文物“炫起來”等。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石榴云/新疆日報推出“博物館活化利用的N種途徑”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張海峰

5月18日,全新升級版《千年之語》將在新疆博物館與觀眾見面。作為全疆首部文物活化舞臺劇,它展現(xiàn)了“鮮活”生動的歷史畫卷,讓觀眾震撼沉醉。

時空對話穿越千年

5月11日,在新疆博物館二期新館多功能廳舞臺上,《千年之語》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只見幾位“唐代仕女俑”華服高髻,和幾位現(xiàn)代女孩攜手起舞。舞蹈編導克力比努爾·阿不都熱合曼介紹:“這是今年創(chuàng)作的新篇章‘綺夢踏歌’。”

2022年6月,新疆博物館在二期新館開放之際,推出了精心打造的文物活化舞臺劇《千年之語》。“嘗試用舞臺劇的方式‘活化’文物,揭示了古代新疆地區(qū)和中原地區(qū)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歷史,這是新疆博物館歷史上的第一次。”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說,“該劇推出后,門票場場售罄,給了我們信心。今年增加了新篇章,希望不斷給觀眾新鮮感。”

升級版的《千年之語》由5個篇章組成,分別為“龜茲樂舞”“小河公主”“音韻和鳴”“綺夢踏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千年之語》中“音韻和鳴”篇章。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張海峰報道

每個篇章都以相關國寶文物為創(chuàng)意核心。“龜茲樂舞”對克孜爾千佛洞第76號石窟壁畫的樂舞形象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活化”;“小河公主”以羅布泊小河墓地出土的文物為原型;“音韻和鳴”生動再現(xiàn)了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場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展現(xiàn)的畫面則源自國寶文物的相關歷史記載。

“新篇章‘綺夢踏歌’以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仕女俑為創(chuàng)意核心。” 新疆博物館文創(chuàng)部主任關懿介紹 ,“我們以這組唐代仕女俑為元素,開發(fā)的絲路寶藏女孩形象很受人們歡迎,今年嘗試把她們搬上了舞臺。”

在“綺夢踏歌”中,4位青春靚麗的女孩走進博物館,在文創(chuàng)區(qū)看到4位唐代仕女俑,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唐代仕女俑‘復活’了,古老的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關懿說。

“復活”文物 生動逼真

“今年,‘小河公主’篇章也有了較大提升,增加了一些3000多年前的生活場景;還設計了小河公主與戀人在月光之下的雙人舞,畫面更美了。”舞蹈編導克力比努爾說。

可視性更強的舞臺效果卻是在扎扎實實地“復活”文物。“小河公主”手中帶有幾何圖案的草編簍和展廳中的文物一模一樣,演員服裝上的每一條紋飾,手中的每一件農(nóng)具都是出土文物的精準“復制”。“忠于文物,才能更好地呈現(xiàn)文物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引領觀眾去探索。”《千年之語》總導演石明說,“去年,許多觀眾看完舞臺劇,又回到展廳,再去看小河公主,加深了對小河墓地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認知。”

華彩瑰麗的“龜茲樂舞”同樣是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精準“活化”。伎樂飛天、月光皇后、金剛力士都是76窟壁畫中的人物。伎樂飛天的每一件樂器,月光皇后的寶蓮燈,金剛力士手中的金剛杵都和壁畫上完全一樣。

《千年之語》中“龜茲樂舞”篇章。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張海峰報道

為了再現(xiàn)龜茲樂舞的神韻,劇組專門請來新疆藝術學院研究龜茲樂舞的青年教師擔任編舞。克力比努爾很感慨:“每一個動作都有細節(jié),腳、手式、眼神都有戲。這一篇章,大家跳得最辛苦,但真正讓觀眾領略到了龜茲樂舞的美。”

“《千年之語》完全忠于文物,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呈現(xiàn)與文物相關的歷史場景,發(fā)揮博物館劇的科普作用。”石明說。

“鮮活”歷史引人入勝

當展柜中的文物出現(xiàn)在舞臺上,“鮮活”的歷史場景讓觀眾有一劇千年的穿越感。

“音韻和鳴”開場,一位霜發(fā)如雪的維吾爾族老人坐在葡萄架下,用艾捷克拉出了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接著舞臺場景轉換到唐代,兩支商隊在一座絲路驛站不期而遇,他們分別來自中原和中亞,帶來了不同的樂器和歌舞,于是小小驛站成了兩支商隊舞樂交流的大舞臺……胡旋舞,中原舞姿爭奇斗艷,琵琶、笛子、嗩吶相互應和。“‘音韻和鳴’活化了絲綢之路上不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畫面,既絢爛又和諧。”2022年7月來過新疆博物館的廣州游客邵小平在博客中寫道。

《千年之語》中“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篇章。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張海峰報道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則演繹了“五星出東方”錦護臂背后的歷史傳奇,把觀眾帶回漢代的大漠邊關,看到了戍邊將士,感受到金戈鐵馬的威武雄壯。“在短短幾分鐘里,我看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同抵御外來侵略的歷史場景。不僅讓我更深入了解了國寶文物,也仿佛‘讀’到了漢代歷史的一章。我正好坐在第一排,沉浸式的舞臺劇給了我非常震撼的體驗。”成都游客劉子晨在微博上分享道,她曾在2022年6月底來過新疆博物館,是《千年之語》的第一批觀眾。

觀眾的好評讓新疆博物館對延續(xù)《千年之語》的精彩充滿信心。“我們計劃每年都對該劇進行升級,將會以舞臺劇的形式‘活化’更多的館藏文物,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何嘉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