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者 正青春 | 棉田里有個“最強大腦”助力智慧農機_全球新消息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5月8日,走進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采棉機制造車間,一排排即將交付使用的采棉機排成一列,像等待檢閱的“鋼鐵戰士”。


(資料圖片)

“這可是我們的大寶貝,它的研發全靠大家伙兒齊心協力。”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農機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孫奎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新疆采棉機市場一直被進口設備占領,價格較為昂貴。

2015年6月,為打破高端農機被國外掣肘的劣勢局面,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決心開拓高端農機產業板塊,在掌握大型農業裝備核心技術方面力爭突破,成立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

2017年6月,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選拔62名核心骨干,跨領域組建高端采棉機研發團隊奔赴新疆。

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采棉機研發團隊在生產車間討論研發中發現的問題。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農機設計研究院供圖

團隊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72%,繪圖紙、做試驗,鉆車間、跑棉田,這支平均年齡28歲的年輕團隊跨界融合創新,開展設計理論、材料制備、精密制造技術攻關,打造高性能采棉頭核心技術。

“我在城市里長大,對于棉花的認識就得從下棉田開始。”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農機設計研究院棉花機械研究所所長阿依仙母說,南北疆地理環境、種植環境不同,棉絮的長度、含絨量也不同。為了使采摘系統、機器的零部件適應每一個棉花品種,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

研發過程也是困難重重。“如何將散裝的棉花打成一個棉包,是困擾團隊的首要難題。”孫奎介紹,棉花采摘后,通過壓實等環節,再輸送進打包箱,經過皮帶旋轉,帶動棉花卷繞成形,而成形的關鍵在于皮帶材料的選擇。

“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只能研究、試驗,推翻后再研究、再試驗。”孫奎說,團隊先后找到十幾種皮帶材料逐一進行實驗、數據分析,最終決定用天然橡膠和多種阻燃材料混合研制出一種復合材料,解決了棉包成形的問題。

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采棉機研發團隊設計研發的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機。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農機設計研究院供圖

2018年,團隊研發的六行箱式采棉機成功下線,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2020年8月,第一批國產首臺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機正式下線。

經行業權威院士、專家組成的成果鑒定委員會認定,團隊設計研發的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機智能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最高采凈率可達93%以上,含雜率不高于10%。一臺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機的采摘效率相當于1500多人的手工采摘量,孫奎說:“這也意味著,我們已經掌握智能采棉機的核心技術。”

今年,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采棉機研發團隊獲得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他們工作排期里,一款適用于新疆長絨棉采摘的智能農機正在研發。“新疆長絨棉位列世界頂級水平,我們也要造出與之相匹配的高端智能裝備。”孫奎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