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天山觀察丨鐵旅深度融合 旅游發展后勁更足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逯風暴


(資料圖片)

4月19日,“新東方快車”環塔克拉瑪干旅游專列返回烏魯木齊市,為期11天的環塔旅游圓滿結束。

環塔旅游專列是“鐵路+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展示。新疆依托日益完善的鐵路交通基礎,將旅游資源與列車開行緊密結合,游客可以獲得“一票多游、多景聯游、車隨人走、景隨車移”新體驗,為新疆旅游發展提供了更足的后勁。

4月9日,環塔旅游專列的游客們登上列車。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逯風暴攝

打破“旅長游短”困境

“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形,造就了新疆姿態萬千的壯美風光。但由于新疆地域廣闊,城市與城市、景區與景區之間路途遠、里程長,旅游長期面臨“旅長游短”的困境。

所謂“旅長游短”,即游客在路途上耗費的時間較長,用心欣賞美景的時間卻比較短。“這種情況影響著新疆旅游業的發展。”自治區旅游協會副會長張曉宇說。

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民用機場達到25座,高速(一級)公路突破1.1萬公里,南北疆雙雙形成環線鐵路。日益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為新疆旅游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

尤其是,在連線成網的鐵路線路基礎上,新疆鐵路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更新列車、調整列車運行方式、合理分配運行時間等方式,進一步壓縮鐵路旅時,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兩小時、三小時、四小時通勤化交通圈。

新疆鐵路更密集的鐵路網、更快捷的列車、更舒適的車體、更優質的服務,打破了“旅長游短”的困境,為“快旅慢游”的旅行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列車形成了‘公交化’運行,旅客得以快速趕赴目的地游玩。”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宋強說。

游客花費在旅途中的時間越來越短,留在景區景點的時間越來越長,旅游不再是“走馬觀花”。“‘快旅慢游’讓游客得以深度游,也是新疆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張曉宇說。

帶給游客更強體驗感

4月17日上午,若羌縣米蘭古城遺址上空艷陽高照,旅游專列的游客們跟隨講解人員的腳步,一點一點發掘米蘭古城的歷史。

徐銀萍用輪椅推著母親在木棧道上慢慢前行。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會向講解人員咨詢,有時會停下來拍攝遺址的斷壁殘垣。

“旅游專列的方式很適合我們。”徐銀萍說,旅游的節奏就應該慢。環塔旅游行程中,她陪著母親慢慢游玩,看風景、賞民俗、品美食,心情得到徹底放松。

4月9日,環塔旅游專列餐車內情景。穆志鵬攝

剛剛結束旅途的“新東方快車”環塔旅游專列,沿著南疆鐵路、和若鐵路、格庫鐵路新疆段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周,游客們得以跟著專列游覽庫車、喀什、和田、庫爾勒等南疆主要縣市,領略南疆的美景與風情。

“旅游專列是鐵路和旅游融合創新發展的成果。”張曉宇說。在列車逐漸縮短旅時,打破“旅長游短”的困境后,新疆發揮鐵路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開行旅游專列可以更好滿足游客對深度游的需求。

新疆鐵路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庭奮說,旅游專列具有一線多景的特點,依托日漸完善的新疆鐵路網開行旅游專列,有效串聯起沿途景點,滿足游客一次出游便可游覽眾多景點的愿望,實現“一票多游、多景聯游、車隨人走、景隨車移”。“坐在車上也能看風景,旅途變成了旅游,游客體驗感更強。”他說。

增強新疆旅游發展后勁

今年一季度,全疆接待游客3522.68萬人次,同比增長18.64%;實現旅游收入275.14億元,同比增長36.05%。

旅游成績如此亮眼,有“鐵路+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一份功勞。

今年,新疆鐵路部門聚焦旅游興疆戰略,扎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構建起“旅游景區大聯通、游客出行大公交、旅游列車大循環”的“鐵路+旅游”融合聯動發展新模式,一趟趟旅游品牌列車相繼開行。

從3月吐魯番杏花、5月塔城山花到6月伊犁薰衣草,從環游北疆、暢覽南疆到暢游南北疆,新疆鐵路部門結合各地旅游資源,推出“賞花之旅”“踏青之旅”“探秘之旅”等一系列主題游產品,全年計劃開行100列旅游專列。

4月15日,環塔旅游專列的游客們在和田市品鑒美食。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逯風暴攝

黃庭奮說,旅游專列產品一經推出即受到市場歡迎,鐵路部門將繼續開發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旅游線路,并提升列車軟硬件品質,持續挖掘專列品牌價值,延伸旅游專列產業鏈條,為新疆旅游提供更多助力。

“鐵路和旅游深度融合,使新疆旅游發展韌性更強、活力更旺、后勁更足。”張曉宇說,后期將發揮旅游協會的力量,努力推進“公路+旅游”“民航+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新疆旅游業在發展道路上繼續大踏步前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