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高度重視古村落保護工作 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古村落的保護工作,立足自身優勢,齊抓古村落保護,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用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保護先行,增強古村生命力。我市古村落資源數量多、種類齊、價值高,先后共有67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6個村落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占到全省入選數量的16.75%和25%。同時,將古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相融合。一方面積極整合各類保護建設經費,對古村落內古民居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整治。如涇縣黃田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國文物維修保護樣板工程,先后投入國家專項資金1.3億元。另一方面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引導民間資本注入。績溪龍川、涇縣查濟、旌德江村等均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古村落的保護和運營管理,實現了古村落保護的良性循環。

傳承文脈,凝聚古村向心力。我市充分挖掘整理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對古村落的建筑藝術、先賢名士的生平傳記、村民生產生活的傳統習俗等傳統文化加以收集,以文字、圖畫、照相、攝像、測繪的方式進行記錄,整理更深層次的古村落歷史文化,將古村落打造成極具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涇縣云嶺作為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目前已打造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績溪縣仁里村的《仁里村志》2017年列為首批“中國名村志”出版發行。績溪家朋鄉尚村恢復板凳龍表演和幾十種傳統工藝,建設徽州工匠一條街,將非遺全面融入古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

打造品牌,加大古村吸引力。全市3A級及以上的景區中有12個依托古村落建成,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7個,以景區創建為抓手,推動古村振興。與字節跳動公益部合作,打造“宣城寶藏古村”抖音專屬話題,將我市符合入駐標準的傳統村落上線“寶藏古村”抖音小程序。打造古村特色節慶。寧國胡樂鎮舉辦長席宴,獲新華網、安徽新聞聯播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關注;水東古鎮開展的“水東樂”文化體驗周活動,為游客提供水東蜜棗、水東棗木梳、皮影戲、宣扇等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得到了央視新聞頻道的關注和報道。  (徐靜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