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窮二白”到“巧書記” 南京浦口區雙山村的“童年味道”

將花生仁放入沒有油的鍋中,中小火將其炒香,晾涼后搓去紅衣,放在一旁待用,這是滕衍錄制作花生糖的第一步。

近日,記者來到浦口區星甸街道雙山村,66歲的村民滕衍錄正在制作新一批花生糖。他身后的一口大鍋正在熬煮糖稀,客廳木桌上,擺滿了他和其他村民的創意美食:農家芝麻油變成“雙山節節高”,手磨辣椒醬成為“雙山火辣辣”,炒米糖、花生糖改名“雙山甜蜜蜜”,農家咸鴨蛋又名“雙山富貴流油”……

日前,雙山村入選全省“共同富裕百村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被認定為“資產盤活型”。從“一窮二白”、倒欠外債,到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125%,背后的秘訣,用雙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巧的話說,就是“童年的味道能致富”。

“巧書記”進村,來了就要好好干

上午9點,李巧正在田間接待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郭士偉,他們打算通過引進優良稻麥品種,在這里開展農業科技服務項目,建立亞夫工作站。

從“一窮二白”到吸引外來項目,這中間的經歷和曲折沒人比李巧更清楚。2020年6月,她到雙山村任職,彼時,村集體的賬面上沒有一分錢,甚至還欠著部分外債,村委會工作人員有兩個月沒發工資了。但李巧心想,既然來了村里面,就要好好干。

作為一個在基層打拼多年的“85后”,李巧很快發現問題所在:沒有支柱產業。縱觀星甸街道,九華村因九華茶坊和滑翔傘基地而聞名,后圩村打造萬畝螃蟹養殖基地,而雙山村呢?什么都沒有。

學園林設計出身的李巧偏偏“不信邪”,她每天在村里轉悠,了解實際情況和村民想法。她發現,主要農產品在雙山村均有種植,且以滕衍錄為代表的村民至今保留著制作花生糖、炒米糖、芝麻油的老手藝,只因漸漸落寞導致無人問津。“沒人買啊,漸漸也就沒人做了。”滕衍錄說,多年前,很多村民以這些手藝為生,但因不成規模、沒有名氣,導致不少人選擇放棄,外出務工。

“為什么不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呢?”李巧思路開闊、想法大膽,很快決定行動起來。

“巧主意”頻出,“雙山拾珍”一炮而紅

2020年9月,雙山村成立青創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X”模式,由村黨總支牽頭,村集體作為發起人,聯合種養殖大戶、低收入戶等抱團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為主營業務,同時推出“雙山拾珍”禮盒,主打“農家記憶、童年味道”。“雙山,即為雙山村,‘拾’則是農民勞作的動作,有采摘、撿拾之意,而‘珍’意味著珍寶、精品。”李巧說。

然而,作為一個“一窮二白”的“空殼村”,農產品從哪來?包裝由誰設計?銷售渠道在哪里?李巧頻頻想出“巧主意”:農產品從村民手中收購,采取“賒賬”形式,銷售后再支付;包裝設計,邀請曾經共事過的設計團隊出面幫忙;銷售渠道則由李巧帶著合作社成員,每天到不同的區級部門和單位進行推銷……雙山村副主任光明月回憶,那段時間,除了窗口值班人員,村委會基本沒人,大家都在外面“跑業務、拉單子”。

2021年春節,“雙山拾珍”正式推出,當年春節銷售額達50萬元,“雙山拾珍”一炮而紅,滕衍錄的老手藝也吸引了更多人來學。“現在村里一共五六個人跟我一直在制作,春節到現在已經賣了近1萬包了,銷售額超20萬元。”滕衍錄說,他們的老手藝有了新活力,團隊里的村民每月能收入2000余元,甚至有外地人慕名前來學習。

如今,雙山村還結合端午、中秋等推出節慶禮包,截至目前累計銷售額已達250萬元。2021年度,雙山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高達713.18萬元,同比增長125%,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2.65萬元,比前一年度同比增加11.04%。

“巧心思”不斷,推動品牌長久化

嘗過“雙山拾珍”農產品的人,都曾問過李巧:這些產品怎么種出來的?怎么味道和小時候有點像?“我們要用最質樸、最原始的農產品勾起大家的童年記憶,通過延長產業鏈,增加糧食附加值,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李巧說。

但郭士偉認為,僅僅依靠“童年的味道”是不長久的。

當前,人們對農產品、土特產的追求,除了原汁原味外,在口感、品種等方面也有更多要求。郭士偉表示,如今,市民的追求是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有營養,因此,雙山村應該考慮如何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形成較有影響力的“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

不僅如此,人手不足、專業不強也成為困擾“雙山拾珍”發展的難題所在。

“縱觀歐美部分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品牌建設,會發現分工明確的專業化經營和來自各方力量的扶持非常重要。”郭士偉說,當前,“雙山拾珍”除了產品源自村民外,設計、銷售、包裝甚至運輸基本依靠合作社即村兩委班子成員,長此以往會造成分身乏術,因此,在種植推廣、技術改良、市場銷售、品牌營銷等各個環節都要實行專業化、組織化調配,同時獲取來自政府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在稅收、人員等方面給予優惠,“毫無疑問,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巧心思推動‘雙山拾珍’的發展。”(魯舒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