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縣周窩鎮打造音樂小鎮 奏響致富曲

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文化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打造成了獨具魅力的周窩音樂小鎮,先后獲得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等榮譽,村民們過上了有“聲”有“色”的小康生活。

走進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國槐掩映、樂聲裊裊,街道、院落、雕塑無不展現著音樂的元素,薩克斯公社、手工吉他坊等特色門店讓小村中氤氳著濃郁的藝術氛圍,音樂、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周窩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文化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將這個900多人的小村莊,打造成了獨具魅力的周窩音樂小鎮,村民們過上了有“聲”有“色”的小康生活。周窩村先后獲得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創業有“聲”

奏響致富曲

河北金音樂器集團坐落在周窩村,是全國最大的管弦樂器企業。2012年,立足周窩村樂器產業基礎,周窩鎮黨委和周窩村班子謀劃打造周窩音樂小鎮,依托金音樂器集團,招商引入了北京璐德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拉開了音樂小鎮的建設序幕。

璐德公司將村民閑置民房租賃下來,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則,包裝改造成民宿近百套,進行統一管理,成立了品樂農宅合作社,村民不但可以收房租,還能參與民宿經營增加收入。同時,大力發展音樂教育培訓、體驗創作、演藝活動、休閑養生等多種業態,累計吸引游客60余萬人。目前,周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

“如今,我們不僅富了自己村,還帶動全縣樂器生產及加工配套、文創小微企業200多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家鄉創業、就業。”周窩村黨支部書記周志學說。

在北京、天津樂器圈打拼多年的村民周衛倉,在音樂小鎮建設之初就回到了家鄉創業,成立了“小周工作室”,生產、維修手工薩克斯。“我們村發展越來越好,我這兒也越來越忙,訂單很多,現在根本不愁銷量和市場。”在工作室忙碌的周衛倉開心地說。

居住有“色”

處處皆畫卷

為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周窩村先后對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同時開展了“一名黨員一面旗,我為村莊作貢獻”活動,黨員干部帶頭干,村民群眾跟著干,形成了全村上下齊心搞創建的生動局面。

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里變得更美了。以前村里高低不平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和燒結磚路,每天都有灑水車、清掃車清理街道。坑塘變成了荷塘,閑地建成了廣場和小公園,各個角落里都種滿了花草,家家戶戶普及了衛生廁所、健康廚房。

村里閑置的民房改建成了提琴樂器體驗館、民俗風情館等魅力小院,大街小巷院墻上個性的音樂涂鴉隨處可見,獨具特色的樂器雕塑散落街角……創意無處不在,移步換景,景景不同,可以說是“一門一戶一創意,一花一木皆詩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文化活動在周窩音樂小鎮舉行,在村里就可以聆聽國家級音樂名師的授課,欣賞專業表演,體驗手工樂器的制作過程……來周窩村旅游、玩音樂、拍婚紗照的人越來越多。

82歲的退休干部周久占說:“市里的大兒子一直想讓我去市里住,可是我覺得‘金窩銀窩不如咱們周窩’,我就喜歡在我們村里住。”

生活有“樂”

新風拂面來

周窩村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建立了正心正向的“胡同文化”,把村子劃分為“和、諧、富、國”4個胡同區,每條胡同都有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名字,如和諧、和善、富強、富民等。同時,村里推行“1+10”黨員聯系戶制度,每名有活動能力的黨員聯系10戶左右的村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并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評選活動,弘揚文明新風。2020年11月,周窩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周窩村組建了衡水市第一支農民西洋樂隊,這支農民樂隊還曾登上央視農民春晚。軍鼓、薩克斯、長號、太陽號等,這些在高雅音樂會上才能見到的西洋樂器,如今在村民們手中運用自如,用音樂演繹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村民郭玉管常常在街頭吹奏這首《小城故事》。“如今我們村,可以說是村美民富風氣正,茶余飯后,大家聚在一起演奏樂器,在家門口開音樂會。”郭玉管說道。(邢梅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