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權益類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創下去年以來新低

近日,基金發行熱度降至“冰點”。新基金募集期限大幅拉長的同時,權益類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創下去年以來新低。此外,今年以來已有9只基金因募集困難宣告發行失敗。基金人士表示,基金發行遭遇“倒春寒”,或許是市場配置價值逐漸顯現的信號。

發行份額斷崖式下跌

步入4月,A股市場維持震蕩格局,新基金發行持續遇冷。數據顯示,按認購截止日計算,截至4月21日,4月以來新成立基金48只,發行份額567.11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7只,發行份額36.65億份;混合型基金28只,發行份額為236.39億份;債券型基金13只,發行份額為294.07億份。

通過比較權益類基金每月平均發行份額數據發現,4月股票型基金平均發行份額為5.24億份,創下自2019年12月以來平均發行份額新低;而混合型基金平均發行份額為8.16億份,也創下自2020年5月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新基金整體募集期限較此前明顯拉長,4月暫無“日光”權益類基金。例如,某知名權益基金公司于4月發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認購15天,最終認購規模僅22.5億元,遠不及市場火熱時的表現。還有某中型基金公司發行的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認購天數超30天,最后基金A份額和C份額的合計認購規模僅5億元。

此外,今年還有多只基金募集失敗。近日,富安達基金公司發布《關于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這已是今年來第9只發行失敗的基金,此前還有財通豐頤12個月定期開放混合等基金相繼發行失敗。對比之下,2020年全年共有20只基金發行失敗,今年前4個月發行失敗數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而從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基金發行情況來看,今年來已有7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發行失敗,去年全年僅9只,2019年也僅有5只。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初市場情緒高漲,多只新基金被“哄搶”。一季度新成立基金429只,合計發行超1萬億元,發行基金數量和規模均為歷史次高。

數據顯示,一季度“日光基”有62只。其中,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認購規模近2400億元,刷新公募基金認購規模紀錄。

調整后迎來配置良機

談及近期基金發行冷清的原因,資深基金經理李明(化名)表示,不同于春節前后基金爆款頻出,3月以來基金發行顯得較為冷清,與市場近期較大的調整有關。

李明表示,對于專業人士而言,過去三個月市場的震蕩更偏向常態化波動,但對基民而言,卻可能產生很大影響。截至3月底,自2021年2月10日以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調整不超過20%,而“茅指數”下跌近25%。投資者需要認識到的是,短期波動與長期風險并不能等同,在風險可承受范圍內,長期持有優質權益類產品獲得的收益非常具有吸引力。

實際上,一直以來,基金業內都有“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說法,即若新基金發行進入寒冬,或是市場底部回暖的前兆。某百億基金經理表示,基金大批量發行時往往是市場頂部,不好發的時候普遍是市場底部。經過此輪估值層面的調整后,部分從前看好的標的已進入其配置范圍。

東方基金表示,多數股票在經歷調整后已達到或接近較為合理的估值區間,大部分風險得到釋放,股價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較小。從長期價值的角度來看,部分個股存在因被錯殺所帶來的布局機會。投資者應審視企業盈利的增速和估值的匹配程度,逐步布局處于好賽道、價格合理的優質上市公司。

星石投資表示,近日部分個股維持上漲走勢,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市場跌幅較大,存在修正的需求。實際上,A股市場并未進入全面的泡沫化,只是局部性的高估,部分領域仍有低估值機會。目前經濟景氣度仍然處于高位,雖然有通脹預期,但預計貨幣政策不會大幅收緊。所以,在基本面、資金面均未明顯惡化的情況下,A股可能會持續震蕩,但牛市遠未結束。

(記者 李惠敏 張舒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