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拜年”興起,年貨快遞從全國各地“反向奔跑”至廣東,“享受型宅家”帶動消費升級,本地游周邊游帶旺客流……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春節,在粵過年催生了不少消費新年俗。
在這背后,各大商家與線上平臺也迎來了一場供應和服務保障的“大考”。面對客流與消費的大規模時空變遷,廣東出臺各類政策保障留粵務工人員過好年,并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結合起來,讓消費市場物資供給“足”、節日物流“通”、特色消費“暖”。
消費升級類產品井噴式增長
LED電子屏燈籠投影出獅子頭等文化元素,光影互動裝置投影出花海瀑布、彩蝶飛舞等場景,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許下新年美好愿望……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科技賦能讓這里的年味別有風味。
在粵過年帶旺本地游、周邊游、省內游,文旅與科技的結合,不僅營造出濃濃年味,也成為帶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廣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主任李延忠介紹,北京路步行街春節7天累計客流256.35萬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327.96%;營收37993.5萬元,同比增加378.71%。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廣東各大商場也多措并舉吸客流、促消費。“在粵過年疊加春節、情人節,到店客流都是以家庭顧客和情侶居多。”廣州友誼相關負責人說,與去年相比,廣州友誼絕大部分品類業績銷售同比實現3位數增長。
在廣東各大商場,化妝品、名表、黃金、首飾、家電等消費升級類產品的銷售更是呈井噴式增長。“春節期間廣百股份人流量突破30萬人次,至2月16日累計銷售超1.3億元。”廣百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高端化妝品禮盒走俏,化妝品銷售額近1000萬元;黃金類商品亦備受追捧,實現銷售近3000萬元。
“享受型宅家”帶動線上消費
“在廣東過年,很懷念家鄉的味道,爸媽就給我寄來了家鄉的年貨。”在東莞打工的小謝說,雖然沒能回老家河南過年,但是通過快遞家鄉年貨等方式,也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大省,廣東迎來了一場“人員少移動,貨物多流動”的快遞“新春運”,年貨從全國各地向廣東“反向奔跑”。
菜鳥數據顯示,2月4日至15日的發貨量是2019年農歷同期4倍,“三通一達”快遞發貨量達到2019年農歷同期8倍以上。其中,從去年臘月廿三到廿六,廣東成為包裹流入漲幅前十大省份之一。
外賣“拜年”也成為在粵過年新“年俗”。情人節這一天,留在廣州過年的李瑩給寧波的媽媽點了一束鮮花。“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外賣把祝福送給家人”。
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發布新春數據報告顯示,深圳、廣州等城市遠程下單的異地外賣單量位居全國前列,參茸滋補禮盒、鮮花和水果等成為熱門拜年禮品。在廣州,鮮花訂單同比去年春節增長91倍。
年夜飯的消費生態也悄然改變。農歷臘月廿八至除夕,餓了么平臺年夜飯半成品外賣同比增長4倍。與此同時,低卡路里菜單走俏。淘寶的數據顯示,年夜飯的卡路里3年來3連降,今年爆款菜單熱量比去年降了29%。
可見,宅經濟依然是線上銷售強大拉動力,但與此前不同的是,春節期間居家消費轉向“享受型宅家”。
“春節期間,‘無接觸經濟’的規模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云”拜年興起,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消費者已形成網購習慣,農民以及老年群體智能手機的普及,促進了電商向“下沉”市場滲透。與此同時,基礎設施飛速發展,物流體系日漸成熟,“洋貨進村,土貨進城”變得更加便捷。
供應配送有保障
年味“送”到千萬家
“今年春節我們特地加大了備貨量,特別是米、面、糧油等基礎民生品類備貨是平時的2—3倍。針對本地需求增加,還加強了面條、水餃湯圓、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備貨,確保就地過年的外出務工人員安心過春節。”廣百股份相關負責人說。
物資充足迎新春。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多家商超和農貿市場,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貨源齊備,商品價格趨于平穩。全省各地的各大商超都按計劃以同期2—3倍的采購儲備生活必需品。
物流配送也有保障。春節期間,郵政、順豐、京東等14家主要品牌快遞企業不停運,近17萬名快遞小哥正常上班。
“春節訂單特別多,一直在接單。”網約車司機李東海響應號召留粵過年,同時也為保障市民出行出一份力。“平臺給值班司機的獎勵很實在,有免費午餐也有抽獎,而且每一單都有好幾元補助”。
線上線下消費兩旺的春節,離不開春節期間仍然堅守崗位的服務人員。暢通了生活物資運輸的“大動脈”和“微循環”,才有了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暖心春節。
(記者 昌道勵 歐志葵 彭琳)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