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貸款新政上線 2021年會對樓市產生什么影響呢?

自從《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公布以來,對整個樓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無論是房企,還是買房者,甚至銀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對樓市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那么2021年會對樓市產生什么影響呢?我來了解一下。

在了解之前,先搞明白這個政策的具體內容,從規定來說,現在的中資銀行的房地產類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比例,不能高于人民銀行、保監會規定的上限。

具體如下: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國有大型銀行的占比上限更高:

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40%,個人住房貸款上限32.5%。

招商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進出口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27.5%,個人住房貸款上限20%。

為什么限制銀行對地產行業和個人貸款業務的限制呢?原因很簡單,避免金融機構被地產行業綁架。

以后開發商去銀行貸款不會這這么自由了,不會想貸多少就能貸多少,必須根據規定來執行。

那么會對樓市產生影響嗎?肯定會的。

目前規定不同銀行的地產行業貸款比例,是對樓市“去杠桿”的具體表現,主要目的是從源頭避免資金過度流入地產行業。

2020年針對房企也劃出了“三條紅線”,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為了降低房企負債風險,促使房企不斷的打折促銷,降低庫存。

同時也可以緩解房價上漲的壓力,估計到2021年整個樓市還是去庫存階段,房價不會大幅度上漲。

如果說之前對房企劃“三道紅線”是為了擠出樓市水分,那么現在對銀行地產業務貸款設置條件則是從源頭做起,這也是最保險的。

現在會對銀行業務造成影響嗎?其實這不一定,但對地產行業來說,真正的考驗剛剛開始,其實早在幾年前,銀行就開始控制地產的貸款比例,現在很多銀行沒有超出這個標準。

但從長期看,當地產貸款設限之后,金融機構的貸款標準就會發生變現。當房產類貸款業務被限制之后,無論是炒房客還是房企,想要繼續抬高房價是可能的。

真正的樓市調控現在剛剛開始。

那么新政對買房者、銀行、開發商會有什么影響呢?秒懂鄭州樓市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金融機構調整貸款結構,防范地產風險

現在銀行信貸資產中,其中房貸已經相關的產品居高不下,需要通過政策降低比例。

簡單來說,這些包括個人或者公司抵押的各種地產產品,比如土地、寫字樓等。

未來30年,如果樓市房價繼續上漲問題不大,一旦房價下跌,泡沫破裂,那么銀行將會產生系統性的風險。

所以對銀行來說,必須轉換盈利模式,避免被地產行業綁架。

其二、住房貸款審批會越來越緊

隨著樓市房價的不斷上漲,現在進入了“全民炒房”的時代,調控樓市,不是簡單的“住房不炒”能控制的,需要實實在在的措施。

未來買房,剛需自己買房居住,可能下半年可能額度不過了,需要你等待一段時間。此外一些負債高、償還能力不足的人,銀行不會提供個人貸款。當然對買不起房的人,現在正在完善共有產權和廉租房,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從整體上來說,其實中國并不缺少房子,而是房子不均,高空置率不是簡單說說。經過一段時間調整之后,人們的住房情況會得到明顯改善。

其三、地產行業洗牌在即,房企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來房企也會迎來大的洗牌,大型千億級別房企,由于有多種融資渠道,可以改變自己的地產產品線,增加收入,減低負債比,影響不大。

區域性的房企由于政策性的的支持,有相關補貼和口碑,影響也不大。

但對小型房企來說,過度依賴資金,未來生存會比較困難,想要活下去聯合拿地開發是比較好的出路,否則會面臨淘汰。

總結:地產新政會拉高地行業的門檻,對普通人來說是好事情,未來“爛尾樓”會逐漸消失,并且集中管理地產貸款,控制開發商負債率,有利于地產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對買房人來說,不用特別著急,未來房子不會大漲,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儲備好資金,等待買房的時機,

關鍵詞: 貸款 住房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