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加速 收益波動或將成為常態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銀行領域,伴隨著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靴子落地,理財市場發生著巨大變化。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加速,收益波動或將成為常態,很難再有“穩穩的幸福”;另一方面,現金管理類產品,得益于較高收益和資金靈活性特點,正悄悄替代余額寶等互聯網“寶寶”產品。在保險領域,重疾險新規面世,投保重疾險的人群正在由80、90唱主角,而新版重疾險的即將上市,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投保選擇。

理財產品加速凈值化轉型 合理配置很重要

今年以來,豐裕的資金供給讓市場利率不斷下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行就市,整體處于下行通道中。普益標準發布的《理財市場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從1月初的3.8%一路回落,9月收益水平一度降低至3.45%,此后逐步回升至3.49%。

在收益率整體下降的同時,銀行凈值化轉型腳步也在加快。今年以來,因資管新規“打破剛兌”逐步實施,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加速退出,很多到期后不再滾動續發。根據《理財市場數據報告》的最新數據,凈值產品的存續量直線上升,今年11月全國銀行凈值產品存續量為25953款,環比上升1223款。值得一提的是,凈值型產品投向不同帶來收益不同,同時也呈現不一樣的波動率。

得益于A股下半年走牛,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順勢走高。11月全國凈值型理財產品綜合業績基準為4.36%,環比上升2BP,其中混合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最高,但波動幅度也大。

股市的火紅讓債市黯然失色,11月銀行固定收益類凈值型產品業績基準為4.04%,環比下滑9BP,部分銀行固收類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凈值甚至跌破1,但固收類凈值理財產品業績表現較為平穩。

“投資者要明白,理財產品有一定風險,消費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首先一定要對產品有一個詳細了解,并且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偏好,不要盲目跟風。”郵儲銀行四川分行個人金融部副總經理陳道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在做理財時,看懂產品,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盡量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建議建立分散的投資組合。”

建行四川省分行、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消費者在參與理財投資時要注意基于產品風險評級,認清產品底層資產,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合理配置至關重要。

兼顧收益與流動性現金類產品超越“寶寶”

2020年理財市場出現的另一個變化,就是原來備受青睞的余額寶、零錢通等互聯網“寶寶”收益每況愈下,有的7天年化收益率甚至跌破1.5%。就在這時,兼顧收益與資金流動性的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入大眾視線。

日前,紅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家銀行都相繼推出了基于貨幣基金的活期理財產品,其中國有銀行收益普遍在2.5%~3%,股份制銀行在3%以上,部分城商行高達3.5%以上,遠高于余額寶和零錢通。“這類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普遍較低,”采訪中,銀行理財專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類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主要都是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在控制風險和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為客戶實現穩定收益。

“‘寶寶’收益低,因為配置了高流動性、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普益標準研究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以上個季度末為例,余額寶資產配置中有58.33%是現金,配置的債券也以銀行同業存單為主。

80、90后將扮演保險主角 家庭保單增長明顯

12月25日,中國平安聯合復旦大學發布的《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顯示,從2010-2019年間各年齡段新增保單的變化趨勢看,80、90后人群的保險購買比例呈上升趨勢,在2019年已達到48.9%,未來十年內將較大程度超越當前的60后和70后,且女性購買保險的積極性將持續高于男性。報告指出,2019年購買重疾險的80、90后中,女性占比為60.4%。

同時該報告指出,除00后外,越年輕的保險消費群體持有的人均保單量越多,具體到險種上看,無論人壽保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險,主力消費者主動咨詢購買的比例也都在逐年增加。紅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年齡增加,保險消費人群不僅注重為自身投保,也更關注全家保障,在配置保險時家庭名義投保的保單數量增長明顯。

重大疾病保險投保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為落實“保險姓保”“回歸保障”的監管要求,更為順應保險消費人群的投資需求,紅星新聞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獲悉,各家保險公司如今都在適時調整產品結構。

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0年,個人重大疾病保險產品數量越來越多,宣傳力度也越來越大。從保費收入看,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產品中,也有越來越多的重疾險上榜,進入到銷售前五的行列中。紅星新聞記者留意到,2018年所有公布銷售前五的人身險公司中,上榜前五的產品中有29款是重疾險,而2019年則增加到41款。

新規將實施 各公司主推“擇優理賠”方案

2020年,保險業發生了一件大事,醞釀一年多的重大疾病保險新定義終于在11月與大家見面。相比原來的規則,新版重疾險“病種增加了”、“理賠更規范了”、“有些疾病理賠標準也提高了”。

從資產配置角度看,保險越早買越劃算,不僅價格更便宜,也能更早享受到對潛在風險的保障。紅星新聞記者從保險公司了解到,舊版的重疾險,比較常見的甲狀腺癌都按重疾賠,且針對中、輕癥的賠付比例也較高,而新版對不嚴重的甲狀腺癌大部分都按輕癥賠付。

采訪中,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針對舊版重疾險產品,當前各家保險公司正在主打“擇優理賠”方案,以幫助廣大消費者在新舊重疾定義規范中選擇利好方案進行理賠。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正在積極調整,全新的重疾險產品或將于1月下旬2月初集中上市。

(記者 楊斌 呂波 田園)

關鍵詞: 理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