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性化筑“防疫墻” 讓居民更加配合

為防止疫情輸入,阻斷疫情傳播,一些城鎮和社區加強防控,嚴控社區居民以外的人流出入。非常時期采取非常之舉,社區筑起一道“防疫墻”,對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至關重要,居民當然應該理解、配合、支持。

事實上,不少社區的防控工作做得細致又暖心。比如,嚴控外來人員入內,但探親返城的業主和租戶仍然可進,只要做好登記和隔離即可。北京市海淀區上地街道某社區業委會,發動業主組成志愿者團隊,為隔離期間不方便出門的鄰里采買生活必需品,并送至家門口。鄰里之間本來并不熟悉,此前見面都不一定打招呼,卻因為這些舉措,心中親近了許多。

不少社區禁止快遞、外賣配送人員進門,本來送貨上門的快遞,需下樓自取。但社區工作人員會幫忙搬運。筆者收到兩箱重物快遞,一個人根本搬不動,居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見狀,二話不說,幫著從小區門口搬到家門口。

這些社區人性化筑“防疫墻”,工作人員的暖心之舉,會讓居民更加配合,讓返城人員更加安心踏實。將心比心,大家會更加自覺地做好防疫工作。

不過,也有一些社區簡單粗暴。在一些城市的個別社區,社區或物業工作人員竟然要求房東“禁止租客在2月9日之前進入小區”;甚至規定“租住在小區內但春節期間并未回家過年的外地租戶,一旦離開小區,也禁止在2月9日前踏入小區一步”。這導致一些外地返城人員“無家可歸”。

個別社區防控的“一刀切”政策,不僅針對外來人員,連“原住民”也不放過。由于老年人屬于易感人群,有社區竟明令禁止60歲以上老年人下樓散步。

其實,這些不近人情的做法,并不見得能帶來好的防控效果,還可能因引發抵觸情緒導致一些人的不配合。遠親不如近鄰,疫情當前,更需要鄰里之間守望相助、齊心合力,而絕不能以鄰為壑、堅壁清野。

1月31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社區防控工作不宜搞“一刀切”。同日,北京市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后,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也表示:如有外地返京人員回不了家的情況,可及時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

病毒必須隔離,人心不能隔離。社區防控要下“繡花功夫”,比如提前與外地租戶聯系,對可以暫緩返回工作地的,可以協商暫緩返回;對確需返回工作地的,做好登記統計,向有關部門報告,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下,協調開展醫學觀察。

人性化筑“防疫墻”,才能更好地起到防疫作用。(尹平平)

關鍵詞: 防疫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