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護中發展”與“在發展中保護” 相互支撐相得益彰

《規劃》將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三大任務有機統籌起來,在北京老城整體保護的基礎上,強調細化了民生工程和民生改善的相關舉措,一方面解決現有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指明未來的發展目標。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有機結合統籌兼顧,“在保護中發展”與“在發展中保護” 相互支撐相得益彰。

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簡稱《規劃》)正式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建議。《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落實城市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規模和空間布局;提高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的能力水平,建設優良政務環境;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建設弘揚中華文明的典范地區;推動精治、共治、法治,建設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課題,《規劃》編制凸顯了突出中央政務功能保障、突出民生改善、突出老城整體保護、突出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街區保護更新等特點。《規劃》將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三大任務有機統籌起來,在北京老城整體保護的基礎上,強調細化了民生工程和民生改善的相關舉措,一方面解決現有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指明未來的發展目標。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有機結合統籌兼顧,充分體現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相互支撐而相得益彰。

落實落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明確適度提高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比重,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其中,大幅提高公共空間規模和服務能力,公共空間面積占比由現狀34.4%提高到38.9%,社區-街區-街道三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將補充完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就近使用需求。《規劃》貫徹共建共享理念,鼓勵基層公共服務因地制宜,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分時共享,將為居民提供和完善更有特色、有內涵、有溫度的現代化公共服務。

《規劃》要求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切實改善居住生活環境。北京一些平房區和老舊小區原來的居住環境較擁擠,基礎設施較弱,《規劃》提出完善平房院落儲藏、廚房、衛浴、采光等功能,推進老舊小區申請制、訂單制改造,并創新資金技術保障。這些舉措將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幸福和諧家園,提升城區老街坊、老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標國內、國際領先水平,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規劃》還提出建設精品市政,完善應急體系,增強城市防災能力,建立智慧城市管理體系。健步悅騎、綠色出行,身處繁華鬧市而又別有洞天,“老街坊”在街區內也能過上現代、時髦的都市生活,當是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題中之意。

此次《規劃》公示方式別有新意,除在“主展廳”進行法定公示之外,東、西兩城區32個街道還分別設置了32個“微展廳”,展示轄區內規劃的主要內容和街區建設、整治工作的有關情況,小而靈活,針對性強。公眾可以在“家門口”就切身利益直接提出意見建議,參與感強,這也是北京市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一項新探索。

北京老城本是“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在老城的兩軸、四重城廓、棋盤路網、六海八水、九壇八廟的文化底蘊之上,《規劃》又向我們展示了新北京未來的模樣。兩軸、一城、一環是她的空間結構,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是她的形象,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是她的發展目標,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互交融,歷史文脈與時代新風交相輝映。2019年末,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一幅和諧寧靜、雅韻東方的北京人居畫卷正向我們徐徐展開,讓人充滿無限的想象與期待。(金雨紅)

關鍵詞: 相得益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