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不掃”成景觀 給市民留下了一隅浪漫天地

從2013年起,上海徐匯區余慶路、武康路就嘗試開展“落葉不掃”的活動,成為一道獨特的秋季風景線。2014年,全市落葉景觀道路增至6條,2015年增至12條。2018年,上海市各區結合區域特點、歷史內涵、建筑風格,對落葉景觀道路進行優化調整,精心挑選并打造出29條落葉景觀道路,主要落葉樹種有懸鈴木、香樟樹、銀杏樹、北美楓香、無患子、黃連木、欒樹等。今年,上海城市落葉景觀道路增至42條。(澎湃新聞)

落葉紛飛、一掃而去,未免了無意趣。對此,公眾吐槽已久。近些年來,一些城市也順勢而為給出了積極回應。比如說,北京等地多年前就開始嘗試“落葉不掃”“落葉緩掃”,也算是給市民留下了一隅浪漫天地。與之相較,上海的做法無疑更為“取巧”。以秋天落葉季為時間契機,以特色建筑、街區為空間背景,數十條“城市落葉景觀道路”穿插全城。一批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應運而生,其對于區域人氣、商業的拉動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市容市貌、城市景觀的打造,從來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這需要全局謀劃的預判,需要借勢轉化的務實,甚至需要人文素養的支撐。從根據街道特點精選樹種、調整種植,到優化街區布局、合理設計觀景路線,直至秋風吹落黃葉的最終景觀呈現,這一切費事費功、環環相扣,其中過程遠不是一句“落葉不掃”可以概括的。42條城市落葉景觀道路,就是42份城市空間美學設計方案,就是42個精心推進的景觀工程——這是城市管理的繡花功夫!

不管從哪個角度理解,“落葉不掃”都比“落葉必掃”要難得多。據悉,為保持如詩如畫的秋季落葉景觀,環衛工人每天對景觀道采取“撿拾保潔”,確保沒有垃圾混在葉中滯留路面,而只留下干凈的落葉供路人欣賞、留念;同時,如果落葉堆得不均勻、不美觀,環衛工人還要用掃帚進行修整……落葉雖美,維護不易。這完全就是精工細作,從中我們也看到了,相關市政團隊的運轉效率和協同一致。

一座城市,有沒有審美判斷和美學信仰是一回事;能不能以高效的市政管理來呈現“美感”,則是另一回事。“落葉不掃”,留下一份童話懷想,從來都是知易行難。一些城市“不解風情”的表象之下,實則暴露的是“治理能力低下”的缺陷。留下落葉很簡單,然而“留下落葉之后怎么辦”卻很復雜。以不掃落葉,滿足市民的觀賞、拍照、游玩需求,只是初級階段。要是能夠由此衍生出“落葉主題街區”“落葉經濟業態”,則更是多贏。

就此而言,上海的42條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不論是在美學直覺層面還是市政管理層面,或許都足可成為其他城市的有益參照。(然玉)

關鍵詞: 落葉不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