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神仙”教師火了 萬字評語背后是師者仁心

批改作文至少看5遍,平均每篇評語300字——最近,杭州一位“神仙”教師火了。這位小學語文老師從教26年如一日,批作文就像寫論文,句句斟酌、逐段點評。得其授課,學生和家長都如獲至寶。

很多人的成長記憶中,大概都有類似場景:捧著老師的評語反復咀嚼,被表揚了滿心歡喜,被批評了垂頭喪氣,受到鼓勵后斗志滿滿。盡管當時情緒各異,偶爾還會感到“壓力山大”,但多年后回首莫不心懷感恩。如上述教師,全班36個學生,每篇評語300來字,每次批完作業要寫超過一萬字,付出的心力和成本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對職業發自內心的尊重,不是對學生真誠深厚的情感,很難想象可以堅持近30年。而在這數以萬計的文字背后,又有多少潛藏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多少可貴的靈感火花被點燃呢?

輿論點贊這位教師,表達對一位敬業者的尊敬,更是在呼喚一種師者仁心的精神。當今社會,技術加速迭代,教學手段也在追趕潮流,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消弭著曾經那種師生互動。很多時候,課堂PPT花樣百出,微信打卡熱熱鬧鬧,線上教育風生水起,但師生間的隔閡反倒深了,親密度、信任感還不如“表現不好罰站背書”“作業完不成放學留下”時自然。甚至某些教師的“放權”,儼然成了“卸責”,如屢遭詬病的家庭作業成了“家長作業”,課堂壓力變相轉移到了課外培訓,都是這些矛盾的突出反映。有人感慨:大量技術的引入讓知識離孩子越來越近,卻讓師生漸行漸遠。

這當然不是技術的錯,亦不可盲目怪罪于現代教學。縱觀這些年的相關新聞,我們為萬字評語折服,給粉筆板書鼓掌,呼喚“將戒尺還給老師”。與其說是懷念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如說是呼喚密切的師生互動回歸。越來越多的教學實踐已經表明,那種一筆一劃里傳遞的嚴謹認真,一字一句中透露的真誠關心,一板一眼里難掩的激勵敦促,無論歷經怎樣的時代變遷,都是最珍貴的最純粹的教學相長。堅持“面對面、手把手”執教的初心,具體是用萬字評語還是AR技術,只是形式不同罷了。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才是教育的真諦。真正負責任地去貼近這些可愛的靈魂,用心澆灌那些初生的小苗,一定能夠帶領孩子們開啟更廣闊的世界,收獲更豐盈的人生。(湯華臻)

關鍵詞: 萬字評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