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注水的“10萬+”,有毒

近日,《科技日報》的一篇報道再次將網絡經濟的毒瘤——流量造假曝光在眾人面前。報道指出,一些閱讀量“一不留神就破10萬+”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幾乎完全是依賴于像“手機群控”軟件這樣的“灰色手段”刷出來的。

這不是流量造假第一次進入公眾視線。今年年初,央視還以“‘驚人’數據的秘密”為題將明星流量造假這一“皇帝的新衣”大白于天下。驚人的何止是明星的流量數據,如今,一些短視頻平臺網紅節目的點贊動輒幾萬、幾十萬,一些微博文章的轉發、評論可以高達幾百萬、幾千萬……所謂的秘密摧毀了網絡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信任,造成了整個網絡經濟的系統性生態災難。

對流量的“迷信”、巨大的利益驅動以及刷量黑色產業鏈的推波助瀾等,都是流量造假的成因。所謂無利不起早,流量造假的背后是利益的誘惑,明星要面子和更多的關注,微信公眾號要造勢和更多的廣告……與巨大的利益成鮮明對比的是,流量造假者造假成本低、受懲罰可能性小。所以,要根治這顆毒瘤,就要“打蛇七寸”。要加大對刷量黑產的打擊力度,進一步落實通信實名制,不斷升級識別防控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倡導多方共治,從法律、法規、網絡運營、公眾等方面多管齊下,通過全空間、全平臺、全產業鏈的綜合治理,營造公平、公正、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胡俊)

關鍵詞: 流量造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