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識別辦法背后的無奈 別將消費者“逼”成專家

為避免購買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月餅,每年中秋節到來之前,監管部門往往會向市民傳授一些月餅識別辦法。必須承認,這些常識和技巧確實很有用,值得每個消費者謹記,相信有了這樣的常識與“慧眼”,買到問題月餅的概率必然會大大降低。

不過,令人郁悶的是,如果買個月餅也要被整成專家,做這樣的消費者豈不是太累了?雖說多點常識并無不好,但如果監管有“手段”、有能力讓商販不敢出售問題月餅,消費者輕松就能買到合格月餅,那消費者也就沒必要苦練成“專家”了。

當然,監管部門并非沒有作為,他們也確實一直在努力。但如何將問題月餅堵住入口,“斬盡殺絕”,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問題。

讓問題月餅銷聲匿跡并非“難于上青天”,關鍵是要加大處罰力度、創新監管方法。比如可以套用駕照扣分制或淘寶好差評制,規定查獲問題月餅行為將予以一次“差評”,扣除多少分數,并在醒目位置常態播出,以提醒消費者理智選購;性質嚴重者則取消經營資格,查處相關問題等等。在這樣的監管之下,商販如果再隨心所欲,則無異于自斷財路、自砸招牌。當然,前提是監管自身首先不能有“問題”。(劉云海)

關鍵詞: 月餅識別方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