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瘋狂漲價十多倍 包裝來“背鍋”?

過去每瓶100片裝,零售價16元;今年換成15片獨立包裝,零售價25.7元——冠心病“救命藥”硝酸甘油單片漲價近11倍。北京益民藥業公司心腦血管類主打產品硝酸甘油系列,一直占據全國該產品的70%的市場。公司解釋稱:包裝換新后,過去的生產線用不了了,改為手工包裝,于是成本和工時都增加了。(見6月3日《工人日報》)

一大瓶的救命藥,換了精致的“分包裝”,價格就上了天?這種“掙快錢”的手法,在普通商品領域也就是個見仁見智的道德話題,愛買不買、周瑜打黃蓋;但如果用在藥品領域,尤其還是救命的常用藥,未免有些趁火打劫。

客觀地說,硝酸甘油單片漲價,不是沒有合理性,比如,原材料暫時性斷貨,導致終端價格水漲船高;換包裝帶來成本上揚;硝酸甘油大多是在心絞痛發作時含服,100片裝的大瓶藥開封后往往會造成浪費,換成小包裝未嘗不可……不過,從終端價格來講,藥價翻了多倍,甚至在很多城市出現一盒難求的狀況,恐怕就不能僅僅靠市場的無形之手來調節供求了。

硝酸甘油這種藥品,對冠心病患者來說,是性命攸關的剛需,買不買得起、買不買得到,是生命權益上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相關職能部門有兩重責任:一是拓寬原料藥供應渠道,打擊原料藥壟斷漲價行為;二是落實終端價格監管,不掙錢固然不合理、獅子大開口也要遏止。即便漲價,公共財政恐怕也應稀釋或分擔一部分,而不應讓消費者和藥廠廝殺博弈。

近年來,救命藥自己喊“救命”的例子不少,像魚精蛋白、他巴唑、放線菌素D、促皮質素等,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短缺現象。藥企當然要吃飯,不過,在這波“分包裝潮”里,借機漲價的心究竟存不存在呢?藥企不是福利院,只要監管稍微走神分心一些,價格上的沖動恐怕古今中外都是一樣一樣的。

若干年前,醫院里的藥片是可以簡裝出售的。今天,終端分裝密封的技術更為進步成熟,醫院或藥店里反而買不到那種“需要多少買多少粒”的藥片,這究竟是藥品領域的進步還是某種利益裹挾? 廉價救命藥一片難求,這個問題不能一再糾纏不清。

關鍵詞: 救命藥 瘋狂漲價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