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尋親”是積極的公益嘗試

“門票尋親”或許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效果也不一定立竿見影,但之于目前尋找失蹤兒童方式稀缺的現狀,以及努力為孩子拓寬回家的路而言,無疑值得提倡和鼓勵。

近日,河南開封中國翰園春節廟會景區在門票背面發布了丟失兒童的照片和相關信息,并鼓勵游客拍照發至朋友圈,讓孩子多一條回家的路。據景區介紹,今年是第一次嘗試,總共選取了300名丟失兒童,目前已發出上萬張“尋親”門票。(見2月20日《北京青年報》)

所謂門票尋親,就是把一些丟失兒童的信息粘貼在門票上,鼓勵游客把丟失兒童的相關信息發到朋友圈,利用春節游客集中、信息傳播快等特點,幫助丟失兒童親屬尋找丟失的孩子。

消息一出,旋即引發網友的巨大關注。“門票尋親”在獲得不少肯定與贊譽的同時,也遭受到很多質疑。有人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炒作和生意,是一次蹩腳和效果難彰的公益行動。近些年像這樣利用商業媒介或與商業媒介一起發布尋人信息的做法已不是第一次。比如2016年11月,山東青島一家礦泉水廠家就與“寶貝回家”網站合作,把一款印有失蹤兒童頭像及基本信息的礦泉水投放市場,當時也受到不少質疑。

其實,公眾有質疑,是對“門票尋親”“礦泉水尋親”等類似公益活動缺乏更深的了解和認識。無可否認,確如有人質疑的那樣,一邊尋孩子一邊做生意,有公益和利益纏攪的嫌疑。但也要明白的是,公益和利益并非一定存在著矛盾,大多時候公益也需要載體,一邊做公益一邊賺錢,未嘗不是長久有效的途徑。

質疑“門票尋親”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這樣的做法之所以一出現就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很稀缺,體現出時下對失蹤兒童進行公益尋找的方式方法還很匱乏。

事實也正是這樣,目前我們對失蹤兒童的關注和關愛之心并不少,但具體到幫助失蹤兒童家庭有效尋找到孩子方面,卻并沒有太多有效的渠道和方法。因此,目前公益尋找失蹤兒童的具體方式往往有一種無奈和無力感。

反過來再看類似“門票尋親”等做法,不但是一次尋找失蹤兒童的積極實踐和創新,而且還可能起到啟發作用,激發出更多尋找方式。何況,當大部分人都在享受春節假期的時候,他們卻在為公益做努力,就憑這一點,我們也應該為他們點贊。

誠然,“門票尋親”或許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效果也不一定立竿見影,但之于目前尋找失蹤兒童方式稀缺的現狀,以及努力為孩子拓寬回家的路而言,無疑值得提倡和鼓勵。

讓人欣慰的是,景區并沒有因備受質疑而退卻,反而積極籌劃下一個“門票尋親”公益行動——在今年清明期間還利用類似方式,幫助丟失老人家庭尋親。期待更多地方也能創新方式,讓公益活動不再稀缺。

關鍵詞: 門票 公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