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慰問別“慰而不問”

又近年關,又到年終慰問季。給困難群眾送去慰問金、慰問品,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讓他們過一個好年,是一件民生實事。心到了,情到了,困難群眾歡喜,黨員干部開心,皆大歡喜。一旦淪為一種任務,帶著某種情緒去完成,難免陷入形式主義泥潭,遂令年終慰問“變味”。譬如,蜻蜓點水,“慰而不問”。

一些年終慰問活動,事前做足準備功夫,寫計劃、打報告、搞采購、備車輛,事中也帶足人員,隊伍浩浩蕩蕩、兵強馬壯。真正到了困難群眾家中,反而草草了事,送上一些慰問品、說上幾句客套話、照上一張大合照,拍拍屁股走人。“慰而不問”,故而“不知”——不知對方姓甚名誰、不知貧困所為何故、不知群眾所想所需、不知慰問是否有用。如此年終慰問,不能說毫無意義,至少是未能至善,不是務實好作風。

一般而言,年終慰問對象多半是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等,這類人群恰恰是“精準扶貧”之對象。黨員干部應借年終慰問之機,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聽聽他們的心聲、問問他們的困難。在此基礎上,如能進一步,量身定做、因戶施策,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走出貧困,自然功德無量。再不濟,將扶貧政策宣傳到戶、宣傳到人,也算沒有白來一趟。既“慰”又“問”,“慰”出溫暖,“問”出實情,為后續扶貧定思路、打基礎。如此年終慰問,才是實打實的工作態度。

一位官員曾深有感觸地說,“弄袋大米、兩瓶油、一床棉被,帶一幫人到五保戶、貧困戶家里去慰問,走一走、看一看,基本上屬于形式主義。”既然都明白這是一種粗糙的形式主義,且內心十分反感,何不從我做起,打破年終慰問的舊式做派、沖出形式主義巢穴?隨波逐流只會讓形式主義愈演愈烈,離黨和人民群眾的要求越來越遠。

講實話、做實事、求實效,以“實”字打底,年終慰問當如此,干事興業都如此。開會要開短會、講話要講實話、討論要談問題、總結要說不足、謀劃要出實招、干事要下苦功、評價要憑實效……這些都是“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題中應有之義。

關鍵詞: 年終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