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師德建設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因為有人實名舉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小武性騷擾女學生,在調查核實之后,校方決定撤銷其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職務,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撤銷教師職務,取消教師資格。而教育部則在研究之后決定,撤銷陳小武的“長江學者”稱號,停發并追回已發放的獎金,責成學校解除與陳小武簽訂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陳小武的諸多頭銜中,“長江學者”尤其惹人注意。在很多人心目中,“長江學者”是僅次于兩院院士的學術榮譽稱號,頗能代表一個人的學術影響力。然而,榮譽并不是終身的,根據教育部2011年發布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對于聘期內到崗工作時間不足、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可以視情況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事實上,已經有多人因違規而被“摘帽”,究其原因,大都是涉嫌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像陳小武這樣因為師德師風問題而被除名,確實是開了先例,但也釋放出兩個重要信號:其一,陳小武系首名被公開通報批評的“摘帽”學者,表明“零容忍”并不囿于高校范圍,而是要全面追溯、全面追責;其二,教師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那些只注重出成果而忽略道德建設,甚至因為學術成果顯赫,就以為能對自己網開一面的心存僥幸者,到了該進行徹底反省的時候了!

同時,從高校到教育部的一系列雷霆行動,還將高校“性騷擾”這個話題擺上了臺面。被公開曝光的“學術性騷擾”并不只是個例。而從“陳小武事件”的發酵過程來看,很多女生在被騷擾后保持了沉默,包括向北航實名舉報的羅某某,也是在12年之后才發聲。廣州性別教育中心在多個城市收集的6592份調查問卷顯示,超過一半的遭遇高校性騷擾者選擇了沉默和忍耐,真正向校方或者警方報告或報案的人不到4%。在選擇不報告校方或者警方的原因中,有人覺得不光彩,而稱“報告了也沒有用”的占了近六成。這直接指向高校師生關系現狀,由于導師掌握著大部分學術和工作資源,在相當程度上能決定學生的前途,因此具有強勢主導權。而在很多案例中,學校傾向于“捂蓋子”,保護學術大咖,對“學術性騷擾”起不到應有的制約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對“學術性騷擾”尚無準確定義,加劇了治理難度。在上位法《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對“性騷擾”的界定簡單籠統,導致缺乏實踐上的可操作性。而學術界中的“性騷擾”建立在師生關系基礎上,有時候較為隱晦,比如老師以學業等為由,有策略地使用權力并逐漸將基于性騷擾的“互惠觀念”合理化等,也很難尋求法律救助。在這種情況下,“師德師風”就是一樣較為有力的武器。2014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劃出7條紅線,其中就包括“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依法依規加大對各類違反師德和學術不端行為查處力度”……其中體現的思路具一致性:把師德建設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通過“陳小武事件”,其他高校也都應該展開反思,對比發現有可能存在的問題,該作為就要作為,該嚴懲就要嚴懲,發現一起就查處一起,絕不能讓師德建設變成說說而已。此外,要在探索中嘗試,形成防止“學術性騷擾”的長效機制,從而真正做到“堅持立德樹人、弘揚師德風范”。

關鍵詞: 師德建設 位置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