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帶有“別再吃了”、“別再喝了”、“別再用了”等字樣的“關懷式”提醒類謠言在微博、微信中頻繁出現。據了解,僅去年以來,微信辟謠工具就已對超過100萬條謠言進行辟謠。“關懷式”謠言不僅給讀者帶來一些生活上的困擾,有時還會產生嚴重后果。如有的讀者看到朋友圈文章說,阿司匹林在心臟病發作時是“救命藥”,而不知道部分類型的心臟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會“奪命”,最終釀成惡果。類似的報道也不時見于報端。
自社交媒體勃興開始,各式各樣的關懷式謠言就層出不窮。就其內容而言,幾乎囊括了健康養生、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等等方方面面。此類謠言無一不是打著“善意提醒”的旗號,而做著歪曲事實、胡編亂造、煽動恐嚇的事情。大量“關懷式”謠言的存在,不僅造成了極大的信息混亂,更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公眾的理性認知和經驗判斷。長此以往,大家不得不生活于一個不斷被刺激、不斷恫嚇的網絡社交氛圍之內。而這種莫名其妙的焦慮,甚至會由線上傳遞到線下。
就如同許多其他類型的網絡謠言一樣,“關懷式”謠言同樣肇始于社交媒介內容生產機制天然的結構缺陷。在這套“流量為王”的游戲規則內,閱讀量、轉發量與廣告收益直接相關。這必然激勵某些公眾號通過聳動的標題、偏激的文風以及簡單粗暴的結論去博人眼球。其實,非但是“謠言”,就連許多不算造謠的公號文,都普遍存在著觀點偏執化論述狹隘化、重情緒煽動輕理性論證等等弊病。從某種意義上,這對于民眾閱讀品位和思辨能力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一個典型的關懷式謠言,必然會就生活的某方面給出絕對化的行動指導方案,諸如“別吃××”、“別喝×”等等。為了支撐這一聳動的結論,此類文章往往采取“冒用權威”、“詛咒威脅”的策略。之于前者,多是偽造知名實驗室數據、假冒主流媒體名義等等;之于后者,則更容易理解,那便是灌輸一種“不照我說的做,必付出慘重代價”的咒怨……需要厘清的是,社交媒體的內容生產者,并不會面臨嚴格的資質審核。這客觀上造成了眾多草根網友假扮權威,堂而皇之地就某些專業議題指手畫腳。
關懷式提醒類謠言,迎合了社交媒介捕風捉影、一驚一乍的一貫秉性。其大行其道,無疑又一次表明,公眾對于“專業意見”和“民間偏見”尚無清醒區分,對于“嚴肅寫作”和“營銷炒作”仍沒明確界定。一個值得警惕的趨勢是,當人們越是輕信“網絡謠言”,便越是難以形成基本的理性閱讀習慣與邏輯思維能力,這反過來又造成了對“謠言”的免疫力越來越差——這可說是某種惡性循環了。許多年輕人之所以覺得沉溺“傳謠”的父母越發難以說服,就是基于這一原因。
披著善意外衣的關懷式謠言,扭曲了真相、摧毀著智力。要終結這一亂象,從根本上說,只能寄希望于在新舊信息傳播模式切換的大背景下,盡早完成新“意見權威”的重塑。只有將專業問題重新交由專業人士發聲,并且讓公眾理解、認可這種分工秩序,才能徹底杜絕外行人胡說八道、混淆視聽的鬧劇。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