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接力駐村,助攻脫貧攻堅

位于陜北吳堡縣的慕家塬村距縣城15公里,全村471戶,1396人,人均耕地不足1.3畝。

去年7月,吳闖和王曉軍作為團陜西省委派到慕家塬村的第三批駐村干部,從同事手里接過助力脫貧的接力棒。今年8月,在已有駐村工作隊的基礎上,團陜西省委增派青年社會發展部籌備組組長王軍民長期駐村幫扶,為扶貧攻堅任務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一年的時間里,團陜西省委書記、黨組書記段小龍4次來到慕家塬村,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調研,現場解決問題,部署駐村工作。

弘揚柳青精神,以黨建促脫貧

習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提到黨政干部要學習柳青,接地氣。團省委駐村工作隊恰好在柳青的家鄉吳堡縣。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的柳青作風也在無形中激勵著駐村干部。

駐村沒多久,工作隊就通過查閱相關數據、入戶走訪、和群眾拉家常等方式把村里的基本情況摸了個遍。誰家養了幾頭牛、誰家孩子上學有困難了……很快,他們就和群眾打成了一片。

“全村現有黨員75名,其中女性黨員13名,大專以上黨員7名,在外流動黨員21名,困難黨員18名。”慕家塬村黨支部委員5人,平均年齡45.8歲。經過調研,駐村工作隊發現,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

要想改變貧困現狀,就得先從思想上下功夫。

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駐村工作隊組織村民聚在一起觀看電視直播。“七八十歲的老黨員,拄著拐杖、帶著孫子過來,看他們顫顫巍巍舉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提到會后組織村里的黨員、團員分別面對黨旗、團旗重溫誓詞的場景,王軍民有些激動。“慕家塬村60歲以上老黨員有14名,占黨員總數18%,老黨員能夠發揮很大的先鋒模范作用”。

為增強支部成員擔當意識,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水平,駐村工作隊組織帶領4支隊伍成員赴榆陽區、綏德縣及附近先進黨支部、先進村參觀學習,并與綏德縣滿堂川鎮寺坪村黨支部建立了友好學習型黨支部。

“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根據團省委的整體工作布局,結合村里實際情況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在吳闖看來,駐村干部要具有“小靈通”的功能,清楚群眾困情、了解扶貧政策、團省委的優勢資源,幫助群眾對接政策紅利。

駐村工作隊到吳堡,頭一件事兒就是協調鐵路局增設吳堡站,將吳堡至西安的列車班次增加到2列,改善了全縣鐵路交通狀況。入村以后,他們又協調國家光伏扶貧項目為慕家塬村更換太陽能路燈17個,聯系中聯西北工程設計院到村,對慕家塬村“一條道路、兩個廣場”和老人幸福院、村黨員培訓中心進行整體設計,并通過對接政策爭取資金籌集100余萬元進行投入建設。

“目前,我們正在著力打造學習型黨支部,慕家塬村委會黨員培訓中心項目和慕家塬村老人幸福院項目已開工建設。”王軍民設想,等這些項目建成之后,大家的精神文化學習、技能培訓都有了保障,村里老人的日常生活也能夠得到妥善安置。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

前些年,靠紅棗種植村上也出了不少萬元戶。近幾年受新疆紅棗進入內地的沖擊,當地紅棗逐漸失去市場,很多村民投資紅棗失敗返貧。

如何破解吳堡紅棗銷售這一難題?轉變傳統銷售模式,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是關鍵。為加大紅棗加工企業的提升改造,駐村工作隊積極聯系農業專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協助村民探索電商銷售模式。

去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吳堡紅棗走出陜北,通過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在全國亮相,節目播出當天就銷售出700噸紅棗。

今年9月底,團陜西省委“搭臺子”,邀請京東、西域美農等10家電商到吳堡縣寇家塬鎮參加“紅棗聚會”。電商負責人走進紅棗種植示范園、看棗樹、嘗棗味,與棗農、加工企業代表和基層政府領導面對面交流。

帶隊到吳堡縣的團陜西省委青年發展部籌備組組長魏延安說,通過在田間地頭現場對接,電商聚會后,京東與吳堡縣政府初步達成了100萬斤紅棗收購意向,西域美農、境象電商、農加電商等已經開始了網上銷售。目前,吳堡縣郵政公司與多家電商企業正在積極商討,除了紅棗,還要讓當地其他特產也搭上電商的快車走出去。

“扶貧先扶志,簡單的捐資捐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王軍民駐村以來,帶著工作隊通過調研形成一個思路,“還是要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主”。

一個村如果沒有一個主導產業,就相當于組織器官沒有造血功能。但是什么樣的產業才最適合?經過調研,駐村工作隊發現種植山地蘋果是個不錯的選擇。慕家塬村有300畝閑置的流轉土地,當地又處于優質蘋果種植帶,而且恰逢榆林市投資一億元發展山地蘋果產業。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王軍民帶著工作隊立馬行動起來。到相關部門匯報,通過村民大會、黨員大會發動群眾參與,那段時間,為了盡快落實這項工作,他連著40多天沒回家。

起初一些村民并不是很支持,駐村工作隊就到農戶家走訪。“遇到抽煙的,上去先發根煙;到村民家去就帶點水果,碰上人家在院子里干活,我們就幫著一起干。”吳闖發現,距離拉近了,道理也容易講通了。

很快,慕家塬村山地蘋果產業示范園正式立項,園區首期建設占地260余畝,概算投資100余萬元,計劃分四步實施,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實施。

“4天時間就把3240棵果樹和1000棵海棠樹苗種完了。”當時幾乎全村出動,連村支書的七八十歲的老母親也過來了,“村里的活動,能來就一定要參加”。吳闖說,“場面有種‘農業學大寨’的感覺。送水、送饅頭的車,運樹苗的車,誰卸貨、誰在梯臺對接,緊張有序”。

60多歲的技術員在梯田間上上下下跑,哪個環節都離不開他。陜西省團校老師車安安在別的村駐村,也帶了幾個年輕人組成剪刀隊,負責剪樹苗根部的網兜?;厝サ臅r候,七八個年輕人每個人手上都起了水泡。

教育扶貧,從捐資助學到“城市體驗”

累計投入近300余萬元資金,先后資助貧困大學生100多名、貧困中小學學生近1000名;免費為全村45名小學生發放新校服,并為留守兒童捐贈“親青貼心·微心愿”786個;向全縣貧困家庭學生捐贈衣服3700余件……這些只是團陜西省委駐慕家塬村工作隊關愛吳堡縣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的一部分。

比物質資助更重要的是,團組織為這些黃土高坡的孩子牽線搭橋,打開了他們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我們組織全縣128名留守兒童赴天津、重慶參觀體驗,連續3年組織慕家塬村留守兒童近200人次赴西安、延安參加體驗城市生活夏令營。”王曉軍說。

不同于其他參加夏令營的孩子,這些孩子很多都沒坐過火車、地鐵,不知道如何在網上購買一張電影票,沒有到圖書館借過一本書。

團陜西省委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專屬的夏令營項目。“就像明星真人秀闖關做任務一樣,給孩子們一定的活動經費,讓大家三五人一組,按照地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指定地點,完成相應任務。”王曉軍舉例,比如讓他們到西安南門,并且了解南門歷史,再按要求到圖書館借書。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每組孩子會有兩名志愿者保駕護航,“就跟《奔跑吧兄弟》里的黑衣人一樣,默默在旁邊關注,至于中途遇到問題怎么解決、地圖怎么看、都以鍛煉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為主,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次融入城市生活的體驗”。

曾三次帶隊夏令營的王曉軍發現,比起直接帶孩子們到景點參觀,這樣的活動設計更能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100元的活動經費,任務結束時還有剩余,有些孩子想美美地“撮一頓”,有些孩子則提議給家長買個小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期這樣的夏令營,團陜西省委不但創造條件讓留守兒童和家長一起來一次親子之旅,還會邀請西安市以及其他地區的孩子加入進來,讓城鄉孩子手拉手、交朋友,互幫互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杜沂蒙

關鍵詞: 干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