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有位不能忘形
 近期,中央紀委網站公布了對廣東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書記李嘉的審查結果。李嘉出生在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玉華鄉,“家中窮苦”,但他學習刻苦努力,1983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電子系,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山大學團委工作,直到后來走上省級高官崗位,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也不只李嘉,一些腐敗官員懺悔錄如是表述:從小撿過煤渣、菜幫子、砸過鋼筋;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地上結冰了,還光腳巴子去上學;剛到省城時,想的就是好好讀書,能找份工作,不讓父母在農村為自己吃苦……

  貧寒往往是一個人“奮發學習,改變命運”的原動力,縱觀“寒門貴子”幾乎都有“絕地反擊”的奮斗史。漢代匡衡勤奮好學,鑿壁借光,還去鄉里藏書很多的大戶人家做傭人,并不求報酬,只要能遍讀主人家的藏書就行。匡衡后來成為經學大師,他勵志求學的精神在朝中廣為傳揚,連當時還是太子的劉爽都拜他為師。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劉爽即位,匡衡很快被提拔為光祿大夫,出入于元帝左右,甚是風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任丞相,并封樂安侯,封地達31萬畝。設想,至此,匡衡能始終堅守“報效朝廷,服務百姓”,一個人的人生故事就比較完美了。

  但是,很多人在輝煌發達或位高權重時,人生往往會出現“拐點”,匡衡也沒能走出“貧寒”而發奮,“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敗名裂的怪圈。當時量地人給匡衡多圈了4萬多畝封地,匡衡暗中笑納,地方官員畏懼他的權勢,曲承其意,匡衡更是樂得其所。后來有人向皇上舉發匡衡侵占土地一事,東窗事發。盡管匡衡位極人臣,深得皇上器重,最終仍被撤職法辦,爵位和封地都被剝奪,并且被貶為庶民。

  我們唏噓匡衡后來的結局,更感嘆公元前“這樣的故事”,在公元后的21世紀有人還在不斷地上演。注視他們的腳步,考查他們的經歷,大多相似:正視自身所處的境況,苦其筋骨,勞其心智,追求仕途以給自己帶來優裕,一旦達到目的,便初心蒸發,迅速代之以新的優化生存狀態的努力。正如李嘉,當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后便成了“兩面人”。臺上道貌岸然,臺下亂紀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驕奢淫逸。

  值得分析的是,與匡衡相比,今天有些貪官所努力的新的優化生存狀態,已經不是滿足于笑納“幾畝地”,而是“經濟上搞腐敗,政治上搞陰謀”——結黨營私、拉幫結派,修筑自己的“土圍子”“家天下”。而無論他們的目的和手段有何不同,心理大體一致,那就是:私心作怪,甚至政治野心膨脹;僥幸心理,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會被人發現;且總以為自己位高權重,查不到自己頭上,即使查到了也奈何自己不得。但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綱常不是兒戲,不可捉弄,違法亂紀終將被嚴厲查處,誰也逃脫不了。

  如此,忘形總被忘形誤,即使“有位”了,也不能忘記“貧寒”發奮的初心。
關鍵詞: 光明日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